第(2/3)頁 “這……好吧。” “傳令下去,讓其他的船都騰騰地兒,先讓本使所在的這艘寶船入港。” 葉輕眉再次下令,手下們自然聽命行事。 葉輕眉所在的寶船,船長140米,寬60米,高15米,滿載排水量約23000噸,可載重9800噸,設有九桅、張十二帆,其“蓬、帆、錨、舵,最少也需要二三百人才能開的起來。 這艘寶船就是東方木質帆船的技術巔峰,相比之下,西方的木質帆船始終沒有超過10000噸。 13~17世紀的歐洲卡拉維爾式帆船,排水量2000~4000噸,只有3~4桅,而且西方大型的木質帆船容易船首位下沉,嚴重影響航行性能,甚至會導致風暴中船只解體。 明朝寶船的出現(xiàn),說明了東方的造船工藝,曾經很好的解決了船體強度和木材榫接的問題,如此巨大的木質船只,依然可以頂住印度洋的狂風惡浪。 毫不客氣的說,像寶船這樣龐大的戰(zhàn)船,簡直 ,簡直一座移動的小山。 當山一般龐大的大秦寶船,以及一眾樓船駛入港口后,阮福映李公蘊等安南首腦的眼睛都看直了。 太大了,這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大的船呀。 此時眾人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這就是大秦嗎?不愧為天朝上國,果然強大到令人窒息呀。 共工在看到大秦寶船,以及其他各式戰(zhàn)船之后,眼中直冒綠光,心中那叫一個羨慕啊。 其實除了南蠻王蚩尤之外,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共工在水里的本事可比路上要強的多,他也是南蠻唯一一個會打水戰(zhàn)的人。 共工在陸上是打不過蚩尤和刑天,但要是在水里的話,蚩尤和刑天加起來也未必能打贏他。 共工雖從沒有統(tǒng)領過水軍,也沒打過水戰(zhàn),但先天所擁有的絕佳天賦,在加傷后天的學習,讓他在水戰(zhàn)方面的造詣,絲毫比不那些沉浸水戰(zhàn)數(shù)十年的名將差。 可惜的是南蠻并沒有水軍,短期內也不可能組建水軍,也讓共工這一身的水戰(zhàn)本領沒有任何用武之地。 本就知水軍懂水戰(zhàn)的共工,在看到這么多的先進的戰(zhàn)艦后,心中自然會難免的感到羨慕了,只是卻注定了可望而不可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