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盛樂城,也是后世的呼倫貝爾,如今是元蒙除國都龍城之外的第二大城,也是冒頓的勢力核心城池。 元蒙和滿清不一樣,滿清已經從游牧文明過渡到了半游牧半農耕,而元蒙依舊是純粹的游牧文明,所以自然沒有建城的必要性。 早在元蒙建國初期,鐵木真就意識到了游牧文明的劣勢,所以鐵木真才會漠北適合的土地建立龍城,想要讓元蒙向滿清一樣過渡到半游牧半農耕文明。 可奈何元蒙國的領土范圍雖廣,可絕大部分的國土都是草原,除了草之外沒有其他任何資源,根本無法耕種,而且一到冬天氣候過于寒冷,所以根本不適合進行筑城。 反觀滿清,雖也都處于苦寒之地,可是卻資源豐厚,土地也易于耕種。 也正是因為如此,滿清才能建國之初,就完成了半游牧半農耕文明的過渡,反而領地面積更大的元蒙至今都未能完成。 鐵木真早就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才想重新奪回河套,畢竟有了河套,元蒙就有了龍起之地。 只可惜他到死都沒有完成這個目標,反而還耗盡了元蒙本就不豐厚的底蘊。 鐵木真死后,拖雷、忽必烈兩代元帝,都在國內尋找適合的地方筑城,并讓部分國民就此定居耕作。 可至今,元蒙也只找到八處資源能夠自給自足,并且適合耕地的地方,建立了八座城池罷了。 再加上龍城,如今的元蒙共擁有九座城池,分別為:龍城、盛樂城、烏海城、赤峰城、通遼城、鄂爾城、烏蘭城、錫林城、阿拉善城; 元蒙也沒有相仿大秦,或是滿清,實施什么郡縣制,因為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 元蒙的城池數量實在太少了,而且城池相互之間離的又遠,對于他們而言,每座城池就是一個州,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再設郡了。 對于元蒙來說,建城可謂有利有弊。 好處是有了固定的產糧地而產糧大增,再加上和大秦的貿易往來,以獲得鹽、鐵、糧等物資,國力的迅速恢復,也造成人口快速增加,從而極大了緩解了河套大敗的戰損。 而壞處則是全國近七成的半人口,都集中到了九大城池附近,不再向從前那樣方便遷移,一旦遭到大秦的針對的話,這九大城池簡直就是活靶子。 對此,忽必烈等元蒙高層心知肚明,可在他們心中更重要的是恢復實力,所以這點風險還是可以承受的。 元蒙在經過兩次大內戰后,如今九城之中,忽必烈占了六城,而冒頓只占三城。 滿清那邊,阿骨打的實力雖比多爾袞強,但強的并不算太多,多爾袞依舊有著還手之力。 了元蒙這邊,忽必烈和冒頓之間的實力差距懸殊,大秦若是不直接出兵介入的話,冒頓肯定是躲不過此劫的。 正是因為如此,大秦此番才會故意釋放皇太極。 一能增加多爾袞的實力和籌碼。 二能激化滿清內部的矛盾。 三能空出手腳,好集中力量來插手元蒙的事宜。 四能 總之,好處多多,一舉多得。 此時,冒頓正焦急的來回踱步,忽必烈三路三輪同時來犯,由不得他不著急。 見中行說回來了,冒頓連忙迎上去,問到:“怎么樣?大秦同意派援軍了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