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到蘇定方此言,諸葛亮也是有些詫異,顯然沒想一向寧折不彎的蘇烈,這次會因為張良主動屈服,但三萬這個數字卻讓他不敢茍同。 經過這三個月的鏖戰,雖說對明軍造成不小的傷亡,但秦軍自身的損失也不小,宋明聯軍兵力依舊比秦軍多。 秦軍在青徐戰場的總兵力是三十三萬,蘇定方十五萬,諸葛亮十萬,周瑜八萬水軍; 其中周瑜的這一路水軍,在經歷了游擊戰以及東海海戰后,殲敵和俘虜敵軍的總數雖達到了七萬,但自身傷亡也達到了三萬五,傷亡達到自身的四成。 蘇定方和諸葛亮這兩路大軍的傷亡要小很多,可三個月的大戰打下來,雖也同樣取得了殲敵近五萬,并且攻占青南三郡的戰績,但總傷亡也達了三萬。 除去周瑜的水軍損失太大,余部縮回青島港休整,同時威懾宋明楚三國水軍,短時間內無法再繼續出戰外,所以秦軍在青徐的陸上兵力還剩二十二萬。 反觀宋明聯軍這邊,戰前總兵力雖有五十萬,但目前已損失了十三萬,雖說剩下三十七萬大軍,但除去無法出戰的三萬五千水軍,聯軍可動用的陸上兵力仍然還有三十三萬五千。 宋明聯軍依舊比秦軍多出十一萬五千,這樣的兵力差距可不算小,就更別說戰局依舊還是秦攻明守了。 不過戰爭打的也不只是人數,士氣、軍心、統帥、將領、裝備等等,都會成為左右勝負的重要因素。 宋明聯軍戰斗最強的時候,無疑就是才開戰的時候,那時聯軍的戰力是可以和秦軍相抗衡的。 但經過長達三個月的鏖戰,以及接連不斷的持續消耗下,聯軍士氣不可避免的衰落,同時造成戰力上也大幅下降,已無法再和秦軍持續對抗下去,所以諸葛亮和蘇定方才會急著在劣勢兵力下主動出擊。 朱棣也同樣是因為察覺到了聯軍戰力的衰弱,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才會選擇主動放棄青南,以空間換時間,爭取喘息之機的同時,也擺脫了海防線過長不利于防守的困境。 也就是說,諸葛亮和蘇定方這次出擊,所要面對的是三十三萬五千,甚至還更多聯軍。 聯軍畢竟是本土作戰,可以隨時征召青壯擴軍,雖說新兵在野戰中的戰力約等于無,但在守城戰中依舊會造成麻煩。 反觀秦軍這邊,最多也只能出動二十二萬大軍,若是在青南留下太多兵力的話,那前線的壓力自然也就大了。 諸葛亮原本是想只給張良留下一萬五千守軍,他和蘇定方兩路大軍各出七千五百,畢竟戰場轉移到徐北后,不再是戰場的青南三郡,已經不會再爆發大規模戰事。 就算依舊會爆發百姓起義,也只會是幾十人的小規模起義,青南三郡各留五千守軍,雖不至于達到綽綽有余的地步,但以張良之能也肯定是夠用的。 可蘇定方卻提出要給張良留下三萬守軍,比他預想的要超出一倍之多,這樣后方是徹底安穩了,但他們也只能率十九萬大軍,對陣三十三萬+的宋明聯軍,這樣顯然不利于他們速戰速決。 諸葛亮輕易不愿意冒險,哪怕風險很小,所以自然表示了反對,認為三萬守軍太多了,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見諸葛亮反對,蘇定方也沒有一意孤行,而是與其進行了一番磋商之后,最終將留守兵力敲定在了兩萬。 蘇定方離開后,諸葛亮的兩位夫人黃蓉和黃月英,踩點端著食盒先后走進了大帳。 按理來說,軍中是不讓帶家屬的,就更別說是女眷了,但諸葛亮的情況卻比較特殊。 諸葛亮的兩位夫人都是一代奇女,兩人都極為聰明,且黃蓉擅長陣法,黃月英擅長機關,都能在行軍打仗時起到輔助作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