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摧毀一個人的方式有很多種。 蘇奢提供了非常殘忍的其中之一。 許放曾是真正的名士。他學問精深,貫通儒道,極擅名家之術,辯才無礙。 許放之“狂”,臨淄盡知。 他罵過的人,豈止蘇奢,豈獨聚寶商會。 上至太子,下至各地郡守。近至齊國權貴,遠至牧楚——他還真罵過楚君。 只要看不過眼的,覺得不公的,他就罵。 毫無疑問,他得罪過很多人,但誰也不能拿他怎么樣。 因為他很有名。 “名”之一字,從口從夕。古人走夜路時,看不清彼此,就大聲喊自己的名字,以讓對方知曉。因而有此字。 所以“名”的意思,就可以引申為夸名以廣為人知。 許放深孚眾望,品格亦可稱一聲高潔。 其人寒門出身,早年還在三鼓書院讀書的時候,書院院長為了巴結權貴,私下更改院比文章名次,將名次靠后的權貴之子提到第二,原本的第二則被擠了下去。 這是本與許放無關,因為他是第一。 但他得知此事后,怒而撕書,發誓終身不與弊者同列。 很多人信奉的是“各家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而許放,維護的是整個書院的正義公理。 儒士毀書是大罪過,他一度甚至要被廢棄文名。 但這事影響太大,驚動了時任國相的晏平。 晏平親自過問,后來整個三鼓書院都被裁撤,許放也因此名傳天下。 正因為他是這樣一個名士,所以他對聚寶商會的攻擊才那樣立竿見影。一句“阿堵物”,一個以袖掩鼻,直接將聚寶商會的名聲打落谷底。 而蘇奢是怎么做的呢? 除了不痛不癢地回了一句話外,他什么也沒有做。 如此過了整整七年,久到許放可能都不記得自己罵過聚寶商會了。因為他嫉惡如仇,罵過的人和事太多太多,聚寶商會算老幾? 許放常年混跡臨淄,但他的老家,卻在齊都西北方向的辛明郡。許家本是寒門,因為出了許放這樣一個人物,在當地過得倒也算不錯。 七年之后的許放,正在景國參與一場辯經。 而聚寶商會的生意已經越做越大。在這個時候,差不多已經掌控了許放家鄉辛明郡松城城域的七成生意。 蘇奢一聲令下。 整個松城,沒有一家商戶肯賣東西給許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