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華英宮的轎子,在一條深巷盡頭的茶樓前停下。 這自然是重玄勝的產業,專用于私下小聚。 早先姜望去七星谷之前,李龍川等人就是在這里為他踐行。 走進茶樓,進得雅間,重玄勝和十四早已等在里面——當然不是說他與華英宮有什么私底下的接觸,而是要雙方一起,就今日之事討論出個章程。 畢竟他們都去接了姜望,姜望也免得分別再應對一遍。 姜無憂和姜望各自坐了。 華英宮主在任何地方自然都是主角,她抬了抬手,直接說道:“你還有什么可以跟我們講,但是不方便在巡檢府說的么?” 姜望想了想,把“張詠”當時質問他的原話,復述了一遍。 為什么小國之民飽受折磨,大國之民卻可得享安寧……諸如此類。 這話他自是不方便在巡檢府說的,因為他自己,也是出身“小國”。很容易讓人產生不必要的聯想與懷疑。 彼時說這些話的時候,張詠憤懣、絕望、痛苦。 姜望復述之時,盡量不摻雜半點情感。 房間里的其他三人,姜無憂、重玄勝、十四,都認真聽著。 聽姜望復述罷了。 姜無憂冷笑一聲:“他以為齊國的強大,只是因為吸他們的血嗎?他以為他們那些小國的弱小,只是因為上貢嗎?權利須和責任相對,你承擔多少,才能夠攫取多少!翻翻史書,看看這個世界,有多少國家消亡!如果不是我大齊庇護,他們很多國家,連國家都未必會存在!還想擁有開脈丹,還想擁有超凡修士?孰為可笑!” 從很多層面來說,姜無憂的話,都是沒有錯的。大國享有更多資源的同時,也承擔了更多責任。別的不說,只一點,每年有多少齊國修士戰死海疆? 這可能是小國修士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的數字。 唯獨是……那些存在于“小國”兩個字背后的,那些活生生的人,那些小國寡民的悲慘處境,確實是被忽略了。 重玄勝沒有說話,但看他的表情,無疑是認同的。 姜望對“張詠”,有一種不便明言的同情,這同情僅針對于其人的出身和經歷。畢竟同有毀家失鄉之恨。同樣在微末之間,見識過這個世界上,最底層的那些痛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