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識利害-《貞觀大閑人》
第(2/3)頁
“知曉。”
孫伏伽淡淡一笑:“從侯君集入獄一直到現在,陛下未做任何處置,只是關押,期間除了侯君集的家人妻小,從無一人敢來探望他,李縣侯,你選在這個時候探望他,恐怕時機不宜啊。”
話說得含蓄,但李素聽懂了。
侯君集犯的罪大唐皆知,而且這個罪名很嚴重,也很敏感,李世民至今未做任何處置,沒有舉動反而是最明顯的舉動,任誰都清楚,對侯君集的處置怕是輕不了,滿朝文武都是大風大浪里打過無數滾的老狐貍,這點風色還是看得清楚的,所以沒人敢冒著令李世民龍顏不悅的后果來探望侯君集。
可是,李素來了,來得坦坦蕩蕩,光明正大。
孫伏伽含蓄的提醒,李素聽懂了,于是哂然一笑:“看望一位故人,不需要什么時機的,想看看他,于是便來看了,如此而已。”
孫伏伽目露異彩,仔細打量著他,半晌以后嘆道:“老夫實不知該說你年少不曉事呢,還是夸你真性情。”
“無所謂時機,也不管后果,當年我為錄事參軍,隨侯大將軍出征收復松州,他是我的主帥,當年我守西州,侯大將軍率軍而至,橫掃西域為西州數千陣亡將士雪仇,孫正卿,這兩個理由夠不夠?”
孫伏伽露出贊許之色:“忠直之人眼里,一個理由便已足夠,無情之人眼里,萬千理由亦不如‘利害’二字。”
李素笑道:“下官年紀尚輕,歲月還未曾來得及狠狠扇我幾記響亮的耳光,沒來得及教會我認識‘利害’二字,所以我今日來了,再過幾年若遇到同樣的事,老實說,我自己都不敢保證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或許我會和其他人一樣躲得遠遠的,再多活幾年,說不定我還會趁機落井下石……”
孫伏伽一怔,接著哈哈大笑:“好一番大實話,世上口舌之徒多矣,盡是些邀直之輩,難得李縣侯卻說得如此直爽而入情理。”
李素也笑:“所以,趁著我這幾年天良未泯,良心還沒被狗啃完之前,孫正卿是否能為下官大開方便之門?”
孫伏伽接著大笑。一邊笑,一邊側過身子,延手相請。
“世上有李縣侯這等妙人,老夫若不行個方便。倒成了不解風情的厭物了,李縣侯,請。”
************************************************************************
探望侯君集是李素三思之后的決定。
侯君集犯的事李素當然清楚,自從他回到長安被拿入大理寺后,長安城為了這個人而沸沸揚揚。李世民的選擇,朝臣的傾向,番邦異國使節的紛紛登場,整個長安成了一座舞臺,由著各種角色唱作俱佳。
反而事件風暴最中心的侯君集,卻已無人問津,或者說,無人敢問津。
發展到這一步,侯君集已成了一個被虛化的人物,各方角色針對的已不是他這個人。而是放大到了天可汗陛下和整個大唐在強勢擴張時期的政治傾向,行王道還是行圣道。或是對異國番邦直接霸道地碾壓過去,李世民和大唐朝堂對侯君集的處置結果便成了大唐以后軍政國策的風向標,這個風向標成了異國番邦未來數十年對大唐是和是戰,是離心還是臣服。
被關在大理寺的侯君集之所以無人敢問津,就是這個原因。
這個人太敏感了,敏感得連李世民有時候都直皺眉頭。殺與留都有弊處,都會寒了人心,這個時候的侯君集已不是“燙手山芋”能形容的,簡直是滾燙的巖漿。李世民久久不做處置,多少也有幾分不知如何是好的躊躇。
李素之所以敢來大理寺探望侯君集,終究還是占了年輕的便宜。
二十出頭的年輕縣侯,曾在侯大將軍帳下任錄事參軍。李素和李家的崛起可以說皆由松州之戰而起,雖然侯君集只是名義上的主帥,可是,畢竟還是主帥,畢竟承了人情。
敢進大理寺是因為李素年輕,在這個敏感的時期。若李靖,程咬金,牛進達這些老將去大理寺探望,長安城一定會掀起驚濤駭浪,因為他們在唐軍中的地位決定了他們的每一個舉動都代表著某種態度,某種傾向,甚至是某種向皇帝陛下施壓的手段。
李素不一樣,李素太年輕,而且最讓李世民放心的是,無論朝堂還是軍隊,李素都沒有根深蒂固的勢力存在,所以,李素探望侯君集,那就是純粹的探望,一開始李素就找準了定位,——“故人”。
…………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郧西县|
垣曲县|
城步|
新绛县|
湖南省|
朝阳市|
阳春市|
六盘水市|
德州市|
永川市|
宁武县|
临沂市|
景宁|
五莲县|
抚州市|
漳浦县|
株洲县|
江西省|
卢湾区|
溧阳市|
永吉县|
涿州市|
郴州市|
大宁县|
汾西县|
通化县|
德保县|
中江县|
新乡县|
江门市|
米泉市|
城口县|
科技|
志丹县|
沁源县|
正安县|
乐山市|
嘉鱼县|
休宁县|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