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貞觀大閑人》


    第(1/3)頁

    論“民貴君輕”的道理,除了戰國先賢荀子外,對這句話理解得最深刻的當世之人有兩個,一個是李世民,還有一個是魏徵。

    當然,更準確的說,“理解深刻”這個字眼是屬于魏徵的,至于李世民,可以說他理解深刻,也可以換個說法,口號喊得最響亮。

    早在貞觀十一年,魏徵上《諫十思疏》里便提到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李世民當時一聽,哎呀,老魏這特么是個出色的段子手啊,里面好多經典段子……不,經典金句,美滴很,必須拿來抄襲一下,吆喝幾聲。于是便有了后來李世民常掛在嘴邊的“民,水也,君,舟也,水亦載舟,水亦覆舟”的響亮口號。

    這句話也很形象地從另一個角度形容了“民貴君輕”的理念,事實上相對歷朝歷代而言,唐初對“民貴君輕”的理念確實實行得比較不錯,舉朝上下君圣臣賢,民風樸實,也正因為這個理念,從而打下了貞觀盛世的堅實基礎。

    這個時代的君臣不是沒有私心雜欲,只不過相對別的朝代而言少了許多,君臣和百姓齊心協力,共創盛世,為此甚至愿意小小犧牲一下個人的私利私欲,無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低卑到塵埃的普通百姓,凡事都有講道理的習慣,再大的權勢也大不過“道理”二字,一旦從朝堂到民間有了“講道理”的風氣,這個世道自然便是朗朗乾坤,可見青天白日,大唐自此而雄視天下,睥睨宇內,文官以死諫,將士效死命,內則民風純樸,外則戰無不勝,大唐的崛起,不是沒有道理的。

    事實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理念,李世民也經常說給他的皇子們聽,說得最多的,自然便是那位被掰彎了的太子殿下,李世民在他這位嫡長子的耳邊跟唐僧似的不知嘮叨了多少年,可以肯定太子殿下不勝其煩,恨不得劃破父皇的肚皮,扯出他的腸子,再用腸子勒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拉,耶……

    嘮叨很多遍,有沒有效果不可知,反正在李素看來,那位太子殿下的德行怎么看都不像是相信“民貴君輕”這個道理的人,反而一次又一次的作死,一次又一次露出兇戾殘暴的本性。

    至于眼前這位小屁孩李治,李素卻露出了真誠的笑容,看著他滿臉誠懇的認錯,而且毫不猶豫毫無留戀地砸了自己的馬車,李素由衷地舒了一口氣。

    龍生九子,各有稟性,放眼望去,實在很難找到一個好東西,全都長歪了,可喜可幸的是,眼前這個小屁孩比較正常,他有正常人的善良,也有正常人的誠實,能夠明辨是非,亦知人間善惡,當然,也有著屬于小屁孩的天真懵懂。

    李素心中欣慰不已,那種在一眾歪瓜裂棗里發現一株絕世奇葩的感受,簡直不要太爽歪歪。

    未來當然必須要站隊,而且毫無疑惑必須站在李治這一隊里,這是歷史必然趨勢,李素沒能力也沒心情去改變這個趨勢,所以未來主公的稟性當然就比較重要,如果這個小屁孩是個紈绔且暴戾的性子,聽不進任何勸告,或者心胸狹隘,善于記仇,那么,李素未來或許仍會效忠這位主公,但絕不會愿意為他付出太大的心力,大家保持淡淡的君子之交便好。

    慶幸的是,李治是個好孩子,起碼是個聽得進勸告,且心無城府的好孩子。

    這就夠了,李素站隊站得心甘情愿,他也愿意為李治將來奪嫡全心付出精力和智謀,為未來的高宗陛下平定天下出謀劃策。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如深谷幽蘭,雖無驚世之花容,卻有沁脾之芬芳,有緣入谷者,識我,懂我,我愿被采擷,助添滿室香華。

    …………

    馬車砸了,李治在烏福的攙扶下騎上了馬,隊伍繼續前行,李治與李素騎馬并肩。

    奇怪的是,剛剛被李素嚴厲指責,李治此刻的心情看起來居然很不錯,與李素并肩騎行,時不時便扭頭看李素一眼,嘴角露出幾分笑意。

    這笑意令李素有些毛骨悚然,他也分辨不清這是高興的笑意,還是嘿嘿冷笑,以己及人,反正自己被人罵過以后絕不會這么高興,腦子里浮現的第一個想法恐怕就是如何弄死這個罵他的人,除非李治這小屁孩有犯賤的潛質……

    行了一段路后,李素終于忍不住開口了,嘆道:“殿下,剛才是我的不對,你若不納我之言,就當我什么都沒說過,我也不會往心里去,但你現在不停的嘿嘿冷笑,請恕我忍不下去了……你是想弄死我嗎?”

    李治一愣:“為何要弄死你?”

    李素嘆道:“因為我嘴賤……反正若是別人罵了我,我就有把他弄死的想法,除之而后快,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殿下想必也是這般想法……”

    李治:“……你管這個想法叫‘君子之心’?”

    李素正色道:“所謂‘黨同伐異’,不一定是壞詞,把反對自己的人干掉,沒了罵聲,剩下的人才能安安穩穩當君子……”

    李治混亂了,感覺三觀盡碎:“…………”

    這位子正兄……人格好分裂。

    “治剛才是高興的笑,高興自己運氣好,遇到一位良師益友,治之福也。”李治很誠懇地道。

    李素挑了挑眉:“為何高興?”

    李治垂下頭,輕聲道:“當年母后在世時,治才幾歲,但母后時常教導我辨人識人之道,一曰善,二曰正,三曰直,所謂心懷善念,胸藏正氣,敢于直言朋友錯失,如此,可為益友也。今日治觀子正兄所言,當年母后說的這些,子正兄俱備矣,治得子正兄為友,心中歡喜,故有此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岱山县| 武穴市| 吴桥县| 通化县| 桐乡市| 松桃| 康保县| 长沙市| 民乐县| 南投县| 宜君县| 延寿县| 丹棱县| 文化| 改则县| 天镇县| 三台县| 漠河县| 安新县| 杭锦后旗| 公主岭市| 兴义市| 宁晋县| 凌源市| 廊坊市| 乐业县| 加查县| 区。| 偃师市| 布尔津县| 昆山市| 泗水县| 临沧市| 镇雄县| 昭通市| 冕宁县| 洛隆县| 青铜峡市| 盐津县| 静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