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后-《貞觀大閑人》
第(2/3)頁
“稱職”,余刺史當得起這兩個字,大唐別的官吏是什么樣子李素不清楚,但余刺史這些日子的所作所為卻實實在在看在李素眼里,盛世官員,為天子守牧一方,雖無殺敵血戰之功績,卻有解萬民倒懸之勞苦。
得到消息是在地主們告辭后,余刺史匆忙回府,得知晉州躲藏逃難的地主們被晉王殿下的禁衛們挖老鼠似的挖出整整一窩,而且從他們身上敲詐……借得近萬石糧食,余刺史呆若木雞,沉默許久忽然撲通跪下,一邊放聲大哭,一邊朝李治和李素磕頭,哭嚎之聲,震蕩前堂。
小屁孩一點也不見臉紅,很坦然地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扶起余刺史一邊溫言安慰,一邊用一種隱晦的得瑟語氣,述說這些日子自己如何殫精竭慮,如何為民操勞,如何一拍腦袋想到這個主意等等,總之,很偉大,比忙前忙后的余刺史還偉大。
李治一邊吹噓自己,一邊不忘扭頭朝李素討好地笑笑,似乎怕李素當場拆穿他,李素翻了個白眼,懶得跟小屁孩計較,李治聞弦知意,立馬又把李素抬出來,并且以王爺的身份很不客氣地做了裁斷排名,解晉州糧危的功勞,晉王殿下第一,李縣侯第二,至于忙前忙后累得跟狗一樣的余刺史,則很不公平地排在第三。
偏偏余刺史卻對李治的排名很服氣,忙不迭地點頭,多日的愁苦臉色瞬間變得陽光燦爛,不時還捋著胡須仰天發出豪邁愜意的笑聲。
糧食是壓在晉州上下官員身上的一塊巨石,李素和李治雖然整日在刺史府里吃吃喝喝啥都不干,連挖地主的行動都由手下的禁衛代勞,可是不得不說,這一大一小兩個懶散之人,卻悄無聲息為晉州解決了一樁天大的麻煩,僅以此功,李治李素二人的功勞便比余刺史大多了,更何況,難民棚帳分區的嚴律,漸漸也顯露出它的妙用。
…………
“棚帳分區之法,委實高明,下官欽佩萬分……”狂喜過后,余刺史說起了城外的難民棚帳,一開口便露出無比欽佩的表情,朝李素拱了拱手:“到底是長安陛下階前的重臣,見識與本事與地方官員無異皓月之比秋螢……”
李素笑著謙虛兩句,李治在旁邊嘴唇囁嚅,神情躍躍欲試,李素飛快一記眼鏢甩過去,用眼神無聲地警告他,小屁孩若連這個功勞都敢跟他搶,今日不管他王爺不王爺,非抽他一頓不可。
李治中了眼鏢,尷尬地嘿嘿一笑,訕然坐了回去,并且朝他露出討好的笑容,表示絕無搶功勞之意,李素滿意地收回殺氣,很好,玉不琢不成器,小屁孩不抽不長記性……
余刺史沒注意一大一小的暗潮波動,捋須笑道:“初時李侯爺堅持棚帳分區,下官當時很不解,眼下大災之時,官府能調動的官吏和兵丁不多,難民成千上萬,這種無謂之事徒費材料,既繁瑣又無用,先給侯爺賠個禮,說實話,下官當時心中對侯爺甚至有些怨氣的……”
說著余刺史很誠懇地起身,向李素長長一揖,李素急忙回禮,連道不敢當。
余刺史重新坐下,緩緩道:“這些日子,下官整日整夜守在棚帳內巡弋,對侯爺的布置也用心開始觀察,卻漸漸發現了一些妙處,‘居住區’內干干凈凈,鄉親們秩序有條不紊,雖是男女老少婦孺住在一起,卻絲毫不見亂象,放飯時都自覺地走出棚帳,到用餐區排隊領飯,吃完后若要如廁,則走到如廁區解決,之后再回到居住區,下官初時不解,后來卻發現晉州刺史府和轄內大小縣合起來不到百名官員,管理數千近萬的鄉親卻易如反掌,游刃有余,直到昨日,居住區內有一位鄉親忽然腹瀉,按侯爺的規定,下面的兵丁將其移到隔離區,不準任何人出入,守在那里的大夫立馬為其診治,發現那位鄉親竟然得了痢疾,若不是事先分了區,而且有了侯爺的鐵律,痢疾一旦擴散傳染出去,對城外上萬百姓而言,又是一樁天大的禍事……”
余刺史神情充滿了贊嘆,拱手道:“李侯爺心思靈巧,機智無雙,短短幾條鐵律,卻是萬家生佛,活人無數,善哉善哉。下官代晉州父老多謝侯爺了!”
說完余刺史起身再次行禮。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县|
长葛市|
花莲市|
金门县|
金山区|
扬州市|
吉林省|
博客|
格尔木市|
防城港市|
南通市|
南宫市|
翁源县|
云和县|
惠来县|
手游|
吉木萨尔县|
沙雅县|
常山县|
随州市|
巫溪县|
天镇县|
夹江县|
黄浦区|
南宁市|
志丹县|
囊谦县|
余庆县|
宁波市|
许昌市|
海南省|
通河县|
安达市|
安泽县|
肇州县|
绥芬河市|
恩平市|
老河口市|
水城县|
石屏县|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