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貞觀大閑人》
第(2/3)頁
說完二人上馬,留戀地環視一眼,隊伍再次徐徐啟行。
晉州官民仍跪拜于地,靜靜注視著儀仗隊伍漸行漸遠。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救一人于水火,只是小道,解萬民于倒懸,遂稱大道。
走在去往晉陽的路上,李治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就連活了兩輩子見多識廣的李素,心情也久久激蕩不已。
李治滿臉紅光,騎在馬上抓耳撓腮,興奮得不知如何宣泄。
李素扭頭看了他一眼,笑道:“殿下很高興?”
“嗯!”李治重重點頭,笑道:“治今日始知行善之樂,原來竟如此……如此……”
“滿足?充實?”李素笑著幫他接話。
“對,滿足,充實,如飲瓊漿,酣暢淋漓……”李治靦腆地笑了笑,接著嘆道:“治常年居于宮中,不知民間疾苦,當初父皇遣我赴晉陽,我心中其實是有些不情愿的,覺得是趟不討好的苦差,可是今日見晉州城外百姓朝我拜謝,我忽然覺得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值了。”
李素笑道:“陛下時常掛在嘴邊的‘水亦載舟,水亦覆舟’,殿下居于宮中,或許體會不到這句話的深意,今日親眼所見,親身所歷,想必已知其然也,大唐的百姓都是善良本分且知足的,只要不讓他們餓肚子,他們心甘情愿供養包括你父皇在內的權貴,‘民為水,君為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水載則舟行,水傾則舟覆,我們這些做舟的,也應該為水承擔一些責任,我們在晉州做的事,便是責任的一部分。”
李治露出迷茫之色,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李素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語。
還是個孩子,世間的道理真正能懂的不多,說到這里差不多就行了,以后的日子長著,慢慢潛移默化便是。
自從與李治相識開始,李素便自覺或不自覺地灌輸一些道理給他,有的道理淺顯易懂,有的比較深奧,李治有的聽懂了,有的卻無法深刻理解。
作為未來必然繼承李世民皇位,成為大唐第三位皇帝的皇子,并且在他治理下開創出一番不遜于貞觀的功績,李素覺得自己有責任在李治還年幼時,將一切正能量的東西深深植入他的骨子里。
因為自己的到來,有些歷史的大勢和方向已然改變了,可是李素已漸漸喜歡上這個樸實單純的年代,并且在不太累的前提下,讓這個朝代走得更高,更遠,更強盛,皇帝對國家的作用和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李素希望李世民之后能夠再出一位明君,圣君,不負天下百姓所望,一肩擔負國家重任,繼續帶領大唐帝國向前推進。
這就是李素這么一個懶惰到令人發指的人,一路上卻不厭其煩地給小屁孩灌輸人生道理和心靈雞湯的原因,干了這碗走心不走腎的雞湯,給小屁孩充點節操值。
大道理說完,其實李素也覺得別扭,他發現自己很不習慣說這些大道理,一路給李治灌輸的這些東西,連他自己有時候也做不到,典型的假大空口號,可喜的是,小屁孩居然毫不懷疑的信了。
很好,就喜歡這種容易糊弄的小屁孩。
隊伍走出晉州百里,便進入了晉陽地界,兩個地方的地名看似只差一個字,實則相距得有數百里,眼下的隊伍除了儀仗禁衛外,還有民夫和一車車的糧食,所以這幾百里路少說也要走個十來天。
…………
興奮過后,該過的日子還得繼續過,該走的路還得繼續走。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河县|
万宁市|
惠州市|
安远县|
宜兰市|
从江县|
台安县|
南丹县|
镇原县|
新化县|
沾益县|
苗栗市|
额敏县|
荃湾区|
大化|
车险|
东光县|
称多县|
搜索|
宁远县|
呼玛县|
湘西|
文昌市|
徐水县|
亚东县|
肇源县|
岳阳市|
青海省|
津市市|
嘉义县|
仙游县|
临夏县|
扶余县|
商南县|
伊吾县|
玉环县|
信阳市|
县级市|
三都|
临海市|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