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貞觀大閑人》


    第(1/3)頁

    晉陽是大縣,時下大唐采用的是州縣制,即地方官府只設兩級,州和縣,雖說州之上還有“道”,但這個“道”是不常設官員的,縣的首官遇到事了,首先向州首官稟報,州首官刺史得了消息,如果發現自己處理不了,怎么辦呢?直接八百里快騎遞進長安城,扔個大黑鍋給皇帝陛下,讓他操心去。

    晉陽與別的大縣又不一樣,早在隋朝時還是郡治,后來武德年廢郡而立州縣制,于是晉陽也由晉陽郡改成了晉陽縣,劃歸并州,但因為晉陽是高祖皇帝起兵反隋的龍興之地,再加上晉陽人口多,版圖大,又是大唐北方直面突厥的邊境重鎮,無論政治,地理,經濟還是軍事,晉陽都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武德年間晉陽改縣之后,又將晉陽劃為“京縣”。

    什么叫“京縣”呢?時下大唐對全國所有的縣都分等級的,一共分為大縣,中縣,中下縣和下縣,但是這樣劃分未免有些簡單粗暴,于是又根據各縣地理位置和人口經濟等條件,作出了更細致的區別,如離都城長安不遠,而人口和版圖比較大的縣,則稱為“京縣”或“赤縣”,又以地理條件優劣美惡劃分出“畿縣”“望縣”“緊縣”等,其意思大抵跟后世的“全國百強縣”之類的評比差不多,如果一定要更深刻的解釋何謂“京縣”,那么三個字可以概之:很牛逼。

    作為大唐的第三大都城,晉陽縣大約有五萬戶,二十多萬人口,這個數值看起來似乎有點可憐,放在后世任何一個縣,拎出來都比晉陽多得多,可是如今的貞觀年確實只有這么多人,房玄齡曾在貞觀十三年上疏,向李世民報告如今的天下人口數,這份奏疏大抵相當于人口普查的性質,在房玄齡的奏疏里,整個大唐如今只有三百零四萬戶,人口一千二百多萬。

    據說李世民看了奏疏很生氣,氣得半宿沒睡著覺,為什么呢?沒面子??!

    所謂的“沒面子”,自然要有比較,俗話說“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就是這個意思,在隋朝大業二年,當時的朝臣也給皇帝上過一份人口普查報告,那一年全國的總戶數是八百九十萬戶,人口四千六百多萬,時隔三十多年,無數朝臣和百姓追捧鼓吹的“貞觀盛世”,卻比隋朝驟然低了那么多,所謂的“盛世”,仿佛像一場自編自導,自娛自樂的掩耳盜鈴把戲,李世民焉能不怒?當時那種心情,就好像期末考試后學渣看到學霸的成績單……

    如今大唐的各級官府鼓勵生育,出臺了無數生育獎勵政策,為了轄下人口的增長,為了民間百姓配種繁殖的大事,官府催促成婚,動員下崽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甚至連李素本人都是官府鼓勵婚育的犧牲品……當然,如今看起來已是獲益者了,就是這么神奇。

    所以,如此大力度的鼓勵生育,不是沒有原因的。

    不過矛盾的是,男女成婚生育如此重要,大唐卻默認男風搞基為風雅,這個邏輯實在令人想不通……

    ***************************************************************

    晉陽的二十多萬人口對朝廷來說自然不算少了,可是對李素來說,這二十多萬人卻成了他的大麻煩。

    災年的百姓是很容易被煽動起來鬧事甚至造反的,所以理論上這二十多萬人都有造反的可能,若果真集結成軍,再有一個適合的所謂順應天意的領導者,那么,這二十萬因災而反的百姓驟然成軍,席卷晉中直逼長安也不是不可能。

    名叫申義的老宦官啰嗦個沒完,大概意思李素聽懂了。

    情勢與自己想像的一樣嚴重,總的來說,眼下的晉陽有兩個大麻煩,其一,謠言滿天飛,其二,大災缺糧,百姓分崩離析。

    “縣令下鄉向鄉紳籌糧,能籌到糧食嗎?大災之年,難道鄉紳們沒出去逃難?”李素不解地問道。

    申義愁容滿面地嘆道:“盡人事而聽天命,咱們也只能如此了,朝廷的賑糧遲遲不到,晉陽謠言四起,百姓人心不定,老奴覺得呀,這謠言比天災還可怕,缺糧朝廷可以調撥,但是謠言,卻不是官府一天兩天能平息下去的……”

    李素與李治對視一眼,然后都嘆了口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雄县| 南丰县| 清涧县| 兖州市| 涿州市| 肃宁县| 乌什县| 聂荣县| 苏州市| 成武县| 监利县| 漳平市| 阿尔山市| 平果县| 巢湖市| 石嘴山市| 宣威市| 靖江市| 通化县| 巫溪县| 新民市| 宁陵县| 和龙市| 昂仁县| 平和县| 苗栗市| 吴川市| 盐边县| 鲜城| 大荔县| 阜宁县| 宁乡县| 永和县| 永新县| 凤庆县| 苏州市| 云霄县| 平南县| 景谷| 乳山市| 阿拉善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