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貞觀大閑人》
第(1/3)頁
“善”與“惡”兩個字,對李素而言沒有太明顯的界限,做一件善事不會感到太大的心理滿足,做了惡事也不會覺得有多少愧疚,行善或是做惡,純看時與勢所需,當然,大部分是善的,這是天性,只要人還沒有壞到頭頂長瘡腳底流膿的地步,做善事的感覺終歸比做惡事強得多,說是行善積德,還不如說是尋求自我安慰與肯定,當一個人連續做了十件善事后,忽然做一件惡事時,心里的愧疚不會那么深,總覺得功與業能抵消,也不會遭報應。
這是人性,很多人心底深處其實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想法,佛家的因果,道家的修身,說到底差不多也是功與業的計算,不同的是,佛家的因果不止一世,而是生生世世,至于道家,則就很高冷了,管你功還是業,既入道門就給我好好煉丹,等著升天。
老實說,李素的善惡是非心并不是很分明,所以對旁人行的善或惡,也不會太計較,這樣看起來,李素的性格顯得很寬容,脾氣很好的樣子,他的性格多少也被道家的一些思想所影響,看似和藹親切,其實內心高冷,管你干了什么,只要不惹我,一切都是浮云。
只不過,此刻當武氏的俏臉忽然扭曲猙獰,陰惻惻在他耳邊說出“屠滅韓家滿門”的話時,李素的臉還是忍不住狠狠抽搐了一下,馬上扭過頭盯著她,眼中閃過一抹驚色。
實在無法想象,一樁滅門的慘事能從這張誘人的櫻唇里說出來,朱唇微啟,吐出來的字字都仿佛帶著殺意,帶著血腥,連李素這種親歷過尸山血海的人都情不自禁感到渾身冰冷。
“屠滅滿門?”李素皺起了眉,仿佛懷疑自己聽錯了,于是再問一遍以確定。
漆黑的夜色里,武氏并未看到李素發冷的臉色,也沒看到他皺起的眉頭。
若論善惡是非之心,武氏比李素更淡薄,經歷過宮闈的榮光與低谷后,她從中學到了許多,“冷血無情”是最重要的一課,不僅如此,在她的認知里,大唐所有的權貴應該都是冷血無情之輩,只要利益相關,完全可以漠視生命,殺戮無辜,她眼里的大唐權貴和百姓,只是一條非常鮮明生動的食物鏈,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天經地義的事。
“是,屠滅滿門,韓侍郎家中婦孺老小,盡數屠滅,做下此事,必震驚天下,大唐自立國以來,從未出過這等重大血案,陛下和朝堂聞訊必然震怒,必然嚴旨徹查,到了那時,此案可不是刑部和大理寺兩大署衙能決定結果的,或許連三省宰相都會參與進來,甚至由陛下親審也未可知,李侯爺,若事情鬧到這般地步,相信那幕后主使之人必然會生了懼意,貧道不知幕后之人是什么來頭,或許是朝中重臣,或許是世家門閥,甚至……也許是東宮太子,不管他是什么人,論權勢,終歸不如陛下大,此案若鬧到不可收拾,第一個害怕的必然是他,若再不主動收手了結此案,難免會引火燒身,除非他是個瘋子,打定了主意與李侯爺同歸于盡,否則不可能撐得下去……”
武氏越說越得意,隱隱可見神采飛揚之狀:“時勢所迫,力所不逮,接下來侯爺什么都不用做,時勢終會逼得他主動退讓,侯爺丈人的案子,相信那人也會主動給刑部和大理寺一個交代,只求盡快按下此事,不會再為難侯爺的丈人,此案遂可不審而釋,兩兩相安。”
武氏滔滔不絕說了一大堆,直到說完了,臉上的得意之色仍未淡去,顯然這個主意她想了很久,自覺天衣無縫且簡單有效,可以說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途徑,此刻終于在李素面前表達完整且清楚,心中的得意之情,難以言表。
武氏說完后便垂頭不語,靜靜等著李素開口,神情依舊恭敬,并無半點邀功之色。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余市|
丁青县|
达日县|
古田县|
萝北县|
虞城县|
丰都县|
长沙市|
眉山市|
勐海县|
阳谷县|
建平县|
河西区|
宣化县|
伊宁县|
达孜县|
株洲县|
安新县|
全椒县|
奈曼旗|
萨嘎县|
滁州市|
甘肃省|
长丰县|
吉木萨尔县|
晋宁县|
喀什市|
苏尼特左旗|
孝昌县|
贵阳市|
稷山县|
绥化市|
开阳县|
巧家县|
泾阳县|
泽库县|
汾西县|
庆元县|
富裕县|
徐州市|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