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侯府論勢-《貞觀大閑人》
第(1/3)頁
一個人所處的身份位置和成長環境決定一生的志向。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欲.望,貧窮人家希望衣食無憂,商人希望大發橫財,權貴人家希望加官晉爵,至于皇子,想要的自然是那張號令天下的寶座。
李治是個特例。他對權力并無太多向往,他想要的只是當一輩子逍遙王爺,不需要掌權,不需要發財,每天玩玩鬧鬧,年紀再大一點,懂得了人間的風花雪月,愛好也適當的多一點,比如與好友謀醉,青樓與美麗的姑娘顛鸞倒鳳等等。
李治很多地方跟李素很像,尤其是性格里與世無爭胸無大志的一面,如果不計較年紀差異的話,李素簡直就像李治他爹,親生的。
這也許是二人合得來的原因之一,畢竟世上找出同樣兩個胸無大志的貨實在很不容易了。
但是李素可以胸無大志,李治卻不行,可以說從他出生起,有些事情便會注定落到他頭上,哪怕沒有李素的參與,該來的終究會來。
十幾個皇子都有當太子的可能,競爭太大,然而當李素忽然說出“立嫡不立庶”之后,李治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樣,兩眼頓時睜圓了。
自古確實有“立嫡不立庶”的規矩,“嫡”就是“嫡”,“庶”就是“庶”,圣賢之訓,綱常之理,這些道理都是深入人心的,無論宮闈皇室還是尋常人家,“嫡”與“庶”的區別很大,可以說天壤之別,后世男人對古代所謂的“一夫多妻”制艷羨不已,其實是個誤解,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一夫多妻”的說法,這是違反倫常的,有的只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這個“多妾”也是有條件的,比如男主人的官職地位,或者男人多少歲數了與正妻仍然無后等等,各個朝代的規矩不一樣,這才允許男人納妾。
古代的每一個男人只能擁有一位妻子,她是唯一的正妻,成親時將二人的頭發拈合在一起打個結,這便是“結發夫妻”的由來,有資格與這個男人“結發”者,也僅只一位正妻。
至于正妻之后,男人還想娶別的女人回家,那么不好意思,你可以娶,但不可能給這個女人辦轟轟烈烈的婚禮,通常都是一頂軟轎趁著天夜,草草抬進家門便算禮成,其次是名分,正妻之外的任何女人,哪怕長得美若天仙,男人再怎么將她疼到骨子里,她的名分仍是“妾”,妾是沒有太多人權的,每天早起要去給正妻請安問好,遇到任何事都要向正妻匯報并且等待正妻指示。
如果正妻或妾室都生了孩子,那么孩子的分別就更明顯了。正妻所生的孩子,便是“嫡出”,嫡出是注定要繼承老爹所有遺產的,包括官職爵位和財產,而妾室生的,便屬于“庶出”,庶出的孩子在家中的地位跟妾室一樣,任何好東西,吃的穿的用的,必須先讓嫡出的孩子挑選,嫡出的孩子挑剩下的,才能輪到庶出的孩子,至于老爹的家產和爵位等等,基本沒有庶出的孩子什么事,還是老規矩,看嫡出的心情,給不給你都是情理之中。
千古以來,“妻”與“妾”的分別都是既定的,而歷朝歷代的皇室,自然也是這個規矩。比如長孫皇后,她是李世民唯一的正妻,所以長孫皇后生的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子,便是天家嫡子,按繼承順序排位的話,這三人理所當然地占了前三的位置,其余的十一個皇子,皆是李世民的嬪妃所出,嬪妃就是民間家庭里的“妾室”,自然屬于庶出,所以哪怕這些庶出的皇子里有人年紀比李治更大,論順序的話也只能老老實實排在李治的后面,沒有任何商量或例外。
規矩就是規矩,圣賢制禮而定天下,“禮”就是規矩,世間千年綱常倫理全在圣賢定的“禮”里面,不可違反,皇室尤甚,天下人的眼睛全都盯著皇室,如果皇室做出違反禮制的事,天下的禮就會亂套。
李治年紀小,但“嫡”和“庶”的道理還是很明白的,只不過在李素提醒之前,李治壓根沒往這方面去想,因為他老爹當年干出一樁違反禮制的事,那就是玄武門之變,所以朝臣和諸皇子都摸不準李世民的脈,都以為當今皇帝既然能干出一件違反禮制的事,必然也不在乎多干一件,所以說不定庶出的皇子也有機會。
這番邏輯整理下來,真正嫡出的皇子如李治在內,并不覺得自己占了多大的優勢,而庶出的皇子如吳王李恪,齊王李祐等,也不覺得自己的處境多劣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鼎東宮太子的可能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县|
齐齐哈尔市|
驻马店市|
札达县|
闽清县|
罗江县|
三穗县|
剑河县|
宁乡县|
冕宁县|
富宁县|
嘉鱼县|
南通市|
家居|
韩城市|
蒙城县|
太仆寺旗|
仁化县|
余江县|
清苑县|
黔西县|
星子县|
尼木县|
江口县|
洪泽县|
崇阳县|
广元市|
长顺县|
曲阳县|
高安市|
米易县|
上杭县|
泽库县|
沁源县|
全椒县|
越西县|
呼图壁县|
邢台县|
武汉市|
井冈山市|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