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議農-《貞觀大閑人》
第(1/3)頁
凡事利弊取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衡量,從三觀到喜好,每個人都不一樣,同樣兩碟菜擺在面前,你多挾兩筷肉,他多挾兩筷青菜,這便是生活里最簡單的“取舍”。
上升到國家的高度,作為一個合格的統治者,國家的掌舵者,在面對更重大的抉擇時,也需要利弊取舍,有時候做出取舍是非常艱難的事,兩個都有利有弊,選誰不選誰,便成了最大的難題。
稻穗擺在李世民面前,李素的解釋也非常清楚詳細,李世民秒懂。
一邊是大唐的邊境和平,送個公主與吐蕃和親,大抵能保大唐數十年邊境安寧,消弭兵災,如果沒有這株真臘國的稻穗出現的話,與吐蕃和親對大唐來說無疑是有益無害的,至于送個女人出去保家國平安,無論君臣或是百姓都不覺得有什么不對,當一件事情被歷朝歷代重復了無數次后,再錯的事情也被當成了真理,始終不移地做下去,幾乎已沒人去思考這件事情本質的對錯。
因為從漢朝開始就是這么做的啊,所以我們蕭規曹隨有什么不對?
女人是渺小的,哪怕是公主,也同樣的渺小,在這個年代里,女人的地位相對高了些,然而,在男人的眼里,女人終究還是一種資源,可以拿來換取所需的資源,尤其是大唐的公主,更是稀缺資源,每次的付出,一定要得到更大的回報。
不可否認李世民有愛女之心,然而家國社稷和女兒之間,李世民毫無遲疑地選擇社稷,在他心里,社稷比女兒重要,所以當國家利益需要付出一個女兒出去時,李世民也會毫不猶豫地付出去,大唐自立國后漸露崢嶸頭角,短短二十余年便令萬邦來朝,心悅誠服地尊其為“天可汗”,一則因大唐兵鋒之利,天下無可敵者,二則便是公主們和親的功勞了,對李世民而言,公主和親也是他的戰略部署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署,送公主遠嫁,可安鄰國之心,大唐王師才能騰出手來遠交近攻,而不會出現兩頭同啟戰端的窘境。
在李世民心里,和親已成了他鐵定的國策,這個國策很管用,大唐這些年就是靠著這條國策才有了喘息之機,李世民也對這條國策堅信不移,所以當得知李素破壞了大唐與吐蕃的和親時,李世民才會勃然大怒,對李素的處罰格外的嚴厲,因為李素踩到了他的底線,挖了封建帝國的墻角,罪不可恕。
可是現在,李素拿出了一件絕世珍寶,這件珍寶能讓大唐的稻谷每畝多收一百六七十斤,看似很小的數字,然而放到大唐國土全境的耕地里,共計三百萬頃的稻田,每年能多收多少糧食?更何況,這種稻谷若氣候和土壤適宜的話,還能比大唐的稻谷多收一季,整整多出來的一季稻谷,又將是一個怎樣龐大的數字?
李世民心中充斥著狂喜,至于具體的數字,他已不敢去算,他怕幸福得原地爆炸。
當然,李世民也是個非常謹慎的人,李素的三言兩語不可能讓他徹底相信,畢竟這是一件大事,事關社稷黎民。
雙手捧著稻穗,李世民愛不釋手,眼睛死死盯著它,頭也不抬地道:“來人,速召長孫無忌,房玄齡,褚遂良三位進宮,馬上!”
殿外的宦官恭應一聲,轉身飛快跑遠。
殿內再次陷入尷尬的沉默。
李世民埋頭只盯著稻穗,看得很仔細,想想不放心,將從兩種稻穗上摘下的稻谷又仔細數了兩遍,確定數字上的差異后,滿意地點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至于李素,李世民選擇了無視。
雖然從未否認過自己是小清新,可李素接受不了別人把他當成小透明。
于是李素決定再次打破這尷尬的沉默,制造點聲響讓君臣之間的氣氛嗨起來。
“呃,今日的天氣,哈哈哈……”
李世民仍未抬頭,眼睛仍舊盯著稻穗,嘴里卻冷冷地道:“沒正事就閉嘴,朕不想跟你閑扯,沒見朕一直未抬頭嗎?朕連你的臉都不想看見。”
李素:“…………”
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座橋,被人踩過之后便生生拆成了碎渣,簡稱“過河拆橋”。
很顯然,對李素破壞和親一事,李世民仍余怒未息。
指了指手中的稻穗,李世民道:“一事歸一事,你獻稻有功,但你破壞和親也是大罪,朕這里沒有功過相抵的說法,該賞的朕會賞,該罰的朕也不會留情,李素,別以為這事過去了,告訴你,這事過不去!”
李素飛快眨眼,腦子里努力消化這句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阳县|
文成县|
临邑县|
柏乡县|
烟台市|
威信县|
苏尼特左旗|
大荔县|
扬州市|
当涂县|
沐川县|
报价|
依安县|
宁波市|
二连浩特市|
建始县|
武冈市|
南乐县|
图们市|
盘锦市|
五峰|
靖边县|
孝感市|
太湖县|
千阳县|
中牟县|
双辽市|
阆中市|
五台县|
大庆市|
吐鲁番市|
宜君县|
炎陵县|
英超|
丽水市|
正安县|
闽侯县|
都匀市|
和林格尔县|
台东市|
依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