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貞觀大閑人》
第(2/3)頁
弘文館雖說是專治學問的地方,但能進去講學讀書的人可不一般,里面教授生徒的老師都是當朝三品以上大員,從弘文館出來的人,通常都是官運青云直上,被吏部委以重任,武德年設下的弘文館,到了貞觀年間已不知不覺變了味道,成了各方士子們鍍金進修之所,成了一條直通顯赫的天梯。
而設立農學,其初衷同樣也是專研學問,然而它的地位卻與弘文館并列,可見未來將是何等的引人注目,尤其是李世民剛才一句“寒門農戶子弟”,更顯得意味深長,大唐從此以后除了科考取士以外,寒門子弟又多了一條出路,農學的設立對那些千年的世家門閥來說,又是一記重拳,朝廷取寒士而削弱門閥對朝政的影響,農學亦可與科考并列。
一石三鳥,委實高明。
長孫無忌等人想通了里面的微妙之處后,對李世民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心悅誠服地行禮。
李世民半闔著眼,一邊屈指無意識地敲著桌案,一邊沉思。
“……農學可設監正一人,少監二人,這監正的人選么……”
說著李世民忽然一睜眼,朝李素望去,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人如同有心靈感應一般,不約而同也望向他。
李素一驚,他突然發現自己又干了一件蠢事,一件把自己帶進溝里的蠢事,這件事愚蠢的程度大抵自扇十八記耳光也不冤枉。
趁著李世民還未開龍口,李素急忙搶先道:“陛下三思,農學可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大事,陛下您素知臣的性子,您覺得把農學交給臣這么一個人,……真的合適嗎?”
李世民一滯,接著露出深表贊同的表情,點頭道:“監正人選,容后商議,總之……”
說著,李世民無比嫌棄地瞥了他一眼,道:“總之,這個人絕不能選那種又饞又懶又愛闖禍一肚子陰謀詭計同時還貪財的混帳,朕的貞觀朝有這么一個混帳已足夠,不能再多了?!?
李素:“…………”
是在說我嗎?不是吧?應該是在說程咬金……
…………
…………
說完了正事,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便告退了。
殿內又只剩下李素和李世民二人。
這次二人沒有陷入沉默,李世民的表情似乎也有了些許變化。
“李素,朕大致明白你為何要破壞和親了,有了這個稻種,真臘國的王子變得很重要了,他與文成公主之私情,朕不能漠然視之?!?
李素點頭道:“是,大唐若欲引進真臘國的稻種,僅靠民間商人和百姓在兩國間互通往來是遠遠不夠的,若欲將稻種推廣到南方各州府,這件事無論如何也饒不開真臘國王室,沒有王室的點頭,在大唐推廣種植真臘稻將會很艱難,畢竟真正熟悉它的還是真臘國人,而且以后每年穩定的稻種來源,派遣兩國有經驗的老農互相往來,教授種植的學問等等,這是兩國最深層次的合作,若陛下不顧真臘國王子的感受,執意將他的心上人文成公主許給松贊干布,恐怕真臘國王室對陛下不滿,引進稻種可就困難重重了。”
李世民嘆道:“不錯,此事確實很麻煩,朕若早知真臘國有此珍寶,當初便該玉成二人,何至如今進退兩難?旨意已下,吐蕃是強國,不可輕侮,大唐又有求于真臘,更不能得罪,而文成公主卻只有一個……難煞朕也!”
李素湊上前出主意:“陛下不如拿吐蕃陳兵邊境當借口,言斥吐蕃不敬,有犯邊之意,趁勢回絕兩國和親,面子里子都有了,任何人也挑不出陛下的錯處……”
李世民冷笑:“朕的旨意都下了,突然又反悔,朕哪有臉面治理天下?更何況,人家本已在邊境陳以重兵,朕若反悔,那些未開化的蠻夷腦子一根筋,惱羞成怒之下,十有**便真的犯邊了,如今大唐國庫空虛,將士倦怠,你覺得咱們還能支撐得起一場惡戰嗎?”
李素也嘆氣,這件事到了如今這個地步,確實進退兩難了。
既不能得罪吐蕃,也不能得罪真臘,吐蕃的松贊干布,真臘的那只猢猻……石訥言王子,兩位都想娶文成公主,許誰不許誰,對大唐而言勢必都將多樹一個敵人。
李世民煩躁得不行,想到造成這件事的罪魁禍首,不由轉過頭來,狠狠瞪了李素一眼。
“你給朕出的好難題!想想就氣,朕恨不得一刀剁了你!”李世民怒道。
李素小心翼翼地指了指桌案上的稻穗,道:“臣也給陛下尋了件寶貝呀……”
李世民重重嘆氣,憑心而論,此事還真不能怪李素,雖然如今進退兩難,可李素卻為大唐提供了一次機遇,一個國富民強,四海之內橫行霸道的機遇。
想到這里,李世民的氣消了不少,語氣也平緩多了。
“你是長安城著名的混帳,滿肚子壞水多得冒泡,這件事你有主意嗎?”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川县|
临湘市|
巩义市|
赫章县|
汶川县|
云南省|
合肥市|
营山县|
年辖:市辖区|
东阿县|
麦盖提县|
盐津县|
景谷|
三门县|
高唐县|
金川县|
平阴县|
磴口县|
晋城|
潢川县|
鱼台县|
靖江市|
靖远县|
奉节县|
宾川县|
洞头县|
济南市|
禹州市|
牡丹江市|
靖江市|
安乡县|
安宁市|
兰考县|
忻城县|
新安县|
凌源市|
平泉县|
赣榆县|
休宁县|
临夏县|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