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火器攻城-《貞觀大閑人》
第(2/3)頁
李素沉默無語。
這番話算是有道理,如果自己無法證明自己的話是正確的,李世民不納自己的諫不是很正常嗎?大家都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憑什么別人就一定要聽自己的話,不聽便成了昏君?
李素無法證明自己的建議是正確的,只能用最終的勝負來決定自己的對錯,可是到了那個時候,所謂的對錯還有什么意義?
這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李素發現自己無法解開,也無法再勸李世民納諫,他甚至都無法再怨恨李世民。
“臣知錯了。”李素苦笑認錯。
是的,除了認錯,以及閉嘴,李素已不知道自己還能干什么了。
李世民似乎體會到李素此刻心中所思,只是淡淡地點了點頭,道:“待到蕩平高句麗,彼國之土盡入我大唐版圖那一日,事實會告訴你我究竟誰對誰錯,子正,在此之前,你我之爭執不妨暫時擱置,君臣同心打贏這一戰,如何?”
“是?!崩钏貝瀽灥氐?。
****************************************************************
第二日,卯時,將士飽食之后,李世民下令攻城。
一座橫在唐軍面前近一個月的城池,再次陷入了戰火硝煙之中。
這一次攻城不同以往,李世民終于動用了震天雷。
隆隆鼓聲擂響,潮水般的將士扛著云梯,推著攻城車,震天的喊殺聲中,一道道黑色的洪流如驚濤拍岸一般,狠狠拍向遼東城的城墻。
城墻上的守軍早有防備,早在城外唐軍集結之時便將一應守城的軍械準備妥當,當唐軍大陣前擂鼓發起進攻信號時,城墻上一鍋鍋的滾油早已燒得沸騰,擂石滾木堆在城墻馬道后方,守軍將士握劍執戈,一臉無畏地盯著遠處潮水般涌來的唐軍,眾人眼珠迅速充血通紅,散發出決絕狠厲之色。
當攻城的唐軍靠近城墻后,攻城的方式卻出乎守軍意料。
這一次不再是云梯和攻城車打頭,領頭的是一群穿著鐵甲,魁梧壯碩的大漢,人數約莫兩千余,這群大漢沖鋒在第一個,奇怪的是,他們手上并未拿任何兵器,只是單手握著一支小小的火把,每個人的身后背著一個碩大的背囊,背囊鼓起老高,不知里面裝著什么。
高句麗南部耨薩高惠真身披大氅,按劍戰在城樓正中,一臉漠然地看著唐軍嘶喊著沖向城墻,高惠真的嘴角甚至噙起幾分淡淡的冷笑。
作為鄰居,大唐是大國,當今天子勵精圖治,麾下又有一群身經百戰的將帥,國中更有百萬虎狼之師,這支軍隊橫掃天下,睥睨無敵,征服過數不清的敵人,占領過一望無垠的土地,令周邊無數鄰國不得不戰戰兢兢對這位天可汗俯首稱臣。
可是,俯首稱臣的人并不包括高句麗。
高句麗是個苦難的國家,數百年來一直如是,國中男子從出生便注定了必須拿起刀槍習武廝殺,無人能例外,因為這個國家一直活在大國的夾縫里,活在與百濟新羅和倭國永不停歇的戰爭里,這些年一直未曾被人征服過,這樣一個歷經數百年戰亂,永遠處于憂患中的國度,其軍隊將士的戰力和堅韌狠厲的心性可見一斑。
堅持得越久,越不容易被征服,因為他們自己已被戰爭磨練得特別強大。
盡管這次唐國出兵聲勢浩大,三十萬大軍齊出,一副要將高句麗滅國的架勢,可作為高句麗國中最具權勢的大人物之一南部耨薩,高惠真卻沒有一絲畏懼。
三十萬又怎樣?當年的隋朝也是氣勢洶洶地來了,而且來了不止一次,最后的結果呢?隋朝滅亡了,可高句麗仍在。
這就是高惠真的勇氣和底氣。
而唐軍的渡遼河之戰到前日的牛首山大營伏擊,事實證明高惠真的想法并非狂妄自大,唐軍只是渡過了一條遼河,連高句麗境內一座城池都沒拿下,就已戰損了三萬余人,所以,唐國皇帝李世民率領的三十萬人在高惠真的眼里,不過只是一盤菜,他有把握教唐軍有來無回,待到唐軍灰溜溜地戰敗了,遼河東畔,高惠真將親自下令用戰死的唐軍將士頭顱壘一條長達十里的京觀,以此紀念他高惠真在此戰中的功績。
攻城的唐軍浩浩蕩蕩朝城墻沖來,高惠真一點也不緊張,他早已知道遼東城是唐軍必克之城,也是高句麗必守之城,兩軍對遼東城的爭奪已是無法避免,三十萬人攻一座城池不一定能攻下,但十萬人守一座城池卻一定能守住。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宣县|
灌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宝坻区|
鱼台县|
连平县|
青海省|
三河市|
大洼县|
杨浦区|
黑山县|
阿拉善左旗|
平定县|
柯坪县|
荃湾区|
蓝田县|
娄烦县|
五河县|
临高县|
漳平市|
宽甸|
南丰县|
全椒县|
垣曲县|
永宁县|
桂阳县|
明水县|
调兵山市|
云南省|
朝阳市|
新泰市|
永兴县|
台东市|
乐亭县|
万载县|
仪陇县|
大兴区|
新津县|
突泉县|
黄冈市|
武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