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貞觀大閑人》


    第(3/3)頁

    兩日以后,新羅的金城港終于傳來消息,張亮率領的水師船隊已在金城港靠岸,這次張亮奉旨帶了一百余艘戰船,目的是為了接李績李素所部從海路繞道百濟,最后回到大唐境內的登州港,如此,李績李素所領兩萬輕騎斷后狙敵的任務已徹底完成,以傷亡甚小的代價不僅攻進了高句麗的都城平壤,而且還將高句麗的政局胡亂攪和了一番,并輕松退到新羅境內,登船從容回國。

    總的來說,李績和李素算是超額完成了任務,回到長安后,李世民的封賞怕是不會少。

    李素不在乎封賞,當他聽到張亮所部水師已靠岸后,心里浮現的第一個念頭便是終于能回到大唐了,終于能見到妻兒和老爹了,對家的思念,此刻前所未有的強烈。

    聽到消息后,李績當即下令全軍整備,準備向金城港開拔。

    新羅女王也聽到了消息,急忙親自來到李績的帥帳,以新羅國女王的身份正式向李績遞交了一份呈給天可汗陛下的國書,國書是用漢字寫的,不得不說,新羅國也有文筆不凡的高人,國書的開頭便是一大通對天可汗陛下無限崇敬無限瞻仰的馬屁,文章作得可謂花團錦簇,妙筆生花,李績和李素看了一眼都覺得臉紅。

    當然,國書不可能全是馬屁文章,總要說點正事。

    女王的正事就是李素提議的借給新羅國兵器甲胄之事,大唐上國如此大方,揮手就給了女王足足能夠武裝兩萬兵馬的兵器甲胄,上國投之以桃李,女王很想報之以瓊瑤,然而新羅國太窮了,畢竟這些年在高句麗和百濟的夾縫中艱難的生存,幾乎每年都有戰事,國中所積甚少,根本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來回報大唐上國的大方豪爽,于是女王殿下一咬牙,決定每年拿出新羅國賦稅的三分之一,用來進貢給天可汗陛下,以此回報大唐借給新羅兵器甲胄之深情厚誼。

    李績和李素仔細將國書看了一遍,沉默片刻,舅甥二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彼此會意,然后李績收起國書,向女王承諾,所部兩萬輕騎到了金城港后,便將卸下所有的兵器甲胄,全部交予新羅軍隊,至于新羅國承諾的每年進貢三分之一的賦稅,這個……當然是天可汗陛下該定奪的事了,李績作為臣子,無法表示任何態度。

    倒是李素,將國書看完后第一反應就是想抬價,三分之一太少了,至少得拿一半吧,然而想到新羅國在遼東半島的處境,以及大唐需要維持半島三國之間戰略平衡的需要,李素還是生生忍住了抬價的沖動。

    最煩跟窮鬼做買賣了,根本沒法談價,人家幾乎已一無所有,自己難道忍心去搶他們要飯的破碗?

    得到李績的承諾,女王歡天喜地的走了,并且殷切地表示,愿意親自護送大唐上國的將士們到金城港,以顯示新羅國對大唐的恭敬之意。

    李績不置可否地道了謝,呵呵,假裝不知道女王殿下其實是盯著唐軍將士手里的兵器甲胄,生怕到了金城港后李績忽然患上失憶癥,兵器甲胄忘記留下了。

    彼此客氣一點挺好的,你好我也好,假裝的客氣也行,至少氣氛很融洽,李素喜歡這種一團和氣的氣氛,天下大亂的根源問題在于彼此太耿直了,稍微假客氣幾句最少能減免人類八成以上的戰爭。

    整軍,備馬,收拾行裝。新羅大營外,兩萬輕騎隊列整齊,人人臉上洋溢著雀躍的喜意。

    思鄉的人,豈止李素一人?大家都已歸心似箭。

    頭頂的暖陽灑在身上,一股如同春意般蓬勃的喜悅油然而生,李績看著面前黑壓壓不見盡頭的將士,向來嚴肅的臉頰不禁也浮起了一絲笑意,然后大手一揮。

    “將士們,咱們回家!”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武山县| 岳阳县| 门头沟区| 晋宁县| 天津市| 青浦区| 隆昌县| 北川| 隆尧县| 界首市| 临海市| 梁山县| 诸城市| 五河县| 和平县| 德格县| 陵水| 奎屯市| 庄河市| 牙克石市| 五原县| 陆良县| 友谊县| 忻城县| 侯马市| 屏东市| 麻江县| 郸城县| 景宁| 香河县| 监利县| 张家界市| 平山县| 平南县| 隆化县| 烟台市| 介休市| 东方市| 左云县| 马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