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他們的預想中,他們會率領千萬大軍攻城略地,長驅直入,進逼大蘇帝都,就算做不到,就算兵敗,也能對大蘇造成重創,然后他們緊接著組織第二波、第三波進軍,無需一年時間就能把大蘇踏平。 除非大蘇出動圣境強者。 而沈家給他們的命令是,如果大蘇出動圣境強者屠戮軍隊,那就送上門給他們殺,殺到他們罪孽纏身入魔而亡最好。 可是幻想是美好的,現實無比殘酷。 他們在大蘇邊境寸步難行,付出極其慘重的傷亡,結果連大蘇的一座城頭都沒攻打下來。 而他們來的時候并未帶太多軍糧,因為他們覺得帶太多軍糧會嚴重影響行軍速度,他們的計劃是攻破大蘇城池,燒殺搶掠,以戰養戰。 結果城池攻不下,以戰養戰的計劃落空,攜帶的軍糧短短半個月就吃完了。 無奈之下,沈家外門的人只能下達撤軍的命令。 然而來的時候順風順水,回的時候卻回不去了。 因為他們攜帶的軍糧已經耗盡,回去的路上只能搶掠果腹,所以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寸草不生,沿途各帝國聽聞消息,全都封鎖國境,拒絕他們借道。 他們欲強行借道,結果越打越散,到最后死的死散的散,在青洲的大地上失去了音訊。 而沈家外門的人早已將他們舍棄,獨自回中洲去了。 這支千萬大軍最后有多少人活著回到中洲的無從考證,但百不存一是至少的,極慘。 大蘇帝國打了一個大勝仗,可是國內卻出現了異樣的聲音,許多人沒有為這場勝仗拍掌叫好,而是不甚擔憂起來。 他們覺得大蘇現在四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一片欣欣向榮,如天府之國。 這樣的生活來之不易,是大蘇兩任帝王和無數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換回來的,身為大蘇帝國的子民,應該珍惜當下,倡導和平,拒絕戰爭,而不是到處惹是生非,給大蘇招惹強大的敵人,給大蘇千千萬萬渴望和平的百姓帶來災難。 簡而言之就是,大蘇帝國應該和張小卒劃清界限。 這個聲音越傳越大,最后傳到了朝堂上,得到了許多大臣的贊同,也被許多大臣駁斥反對,引起了很大的爭論爭議。 蘇德被他們吵的有些頭疼,今日早朝干脆沒去,躲到了齊蓉兒的怡德宮。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