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60章 這個時空也有小日子-《福運醫妃旺夫命王爺越寵江山越穩沈冬素凌墨蕭》


    第(1/3)頁

    現在幽州城許多老農,都是當年南逃時,因年紀大了沒體力沒余糧,沒能逃走,躲進附近的山林里的。

    那時他們羨慕那些逃走的鄉親,覺得自己留下來就是等死而已。

    要么死在韃子手里,要么死在野獸口中,要么餓死或凍死在冬天。

    結果沒想到,自凌王來了幽州之后,韃子和野獸越來越少,把他們從山林中遷出來。

    再到凌王妃來到幽州,發救濟糧,發蜂窩煤,發御寒的衣物……

    再到春播時分田地,租借糧種和耕牛,統一給他們規劃宅基地,蓋新房子。

    開荒的田地,不光免收三年糧稅,官府還給修路修渠,每村統一修水車引河道水。

    各大工坊到處招人,便是他們這些老家伙,也能去做個搓麻繩、剝樹皮、切草碎之類的活計。

    賺的工分去官府開辦的集市,可用工分換物資,以前買不起的糖、鹽、油脂、咸魚等等。

    后來隔三岔五都能拿工分換一些嘗嘗,每次姜氏商行來幽州城的時候,還有余錢去買一些新鮮東西。

    給小孫女買兩朵絹花,扯兩塊顏色鮮艷的布料,給家里置辦幾樣家具……

    回想起兩年前,老人們都覺得現在的生活,是以前夢都夢不到的好。

    他們非常清楚,這一切都是凌王和凌王妃給的,之前來幽州的守城將軍,都是從他們身上敲骨吸髓。

    而凌王和王妃,是真的讓他們過上夢里的好日子。

    所以百姓心甘情愿送自家兒郎去當兵,而不是像以前要抓青壯強征入伍。

    愿意去干官府安排的徭役,愿意讓女兒去凌王妃辦的醫護學院。

    當看到幽州兵路過,他們不再是一哄而散,逃回家中躲起來。

    而是激動地從家里拿出食物,追到路邊送給將士們吃。

    別的地方或者會‘匪過如梳,兵過如剃’,但幽州,匪沒了,兵來了則是全村高興。

    將士同樣會回報百姓,但凡看到需要幫忙的,都會二話不說上前。

    秋收時幫百姓收割,春耕時幫百姓挖渠,老人摔了,路過的士兵會立即背到醫館。

    家里有當兵的,軍營會送上‘軍屬之家’的門牌,這家就是全村的驕傲。

    毫不夸張,在幽州,家里有士兵的,比家里有秀才都要受人尊重。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凌墨蕭終于讓整個幽州,團結成鐵桶,做到軍民同心。

    百姓是知道感恩的,所以看到凌王妃的馬車經過,都滿是敬意地停下行禮。

    沈冬素看向窗外,看到曲轅犁、爬犁、耕牛,修得寬而夯實的土路,從河道引來滿塘的水。

    欣慰地點點頭,對月見道:“官府做得不錯,幽州想興盛起來,農耕一定要重視。”

    月見道:“因為咱們把士族趕走了,但凡有士族圈地,普通農戶就別想有這么好的田地。”

    沈冬素輕嘆一聲,幽州只是大夏的一個州而已,還是快守不住了,皇上跟皇后斗了幾輪,士族才同意讓凌王接手。

    他們花了兩年多時間,才有眼前的盛況。可除了幽州,整個大夏的良田,大半都被士族圈走。

    凌墨蕭去年去濟州等州城,那一通雷霆手段,也只是遏制了士族聯手,但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還是不行的。

    她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幽州成為大夏第一強大的州城,如此,凌墨蕭方可對外殺韃子,對內平士族之禍。

    想發展,就得吸引人才過來。她問月見:“你說怎么把讀書人吸引到幽州?”

    月見迷茫:“讀書人來干啥?”

    沈冬素失笑,這個問題她應該問龐先生。在月見看來,讀書人還沒工匠有用。

    可要打破士族壟斷教育,就得把讀書人吸引到幽州,建學院,培養自己的人才。

    幽州的路修得確實好,比她從光州到幽州那一路走的,要強太多。那時每天在馬車里顛簸的,人都能給你顛得跳起來。

    月見在馬車里準備的小茶爐,就是個擺設。她和月見坐馬車坐的,每天寧愿去騎馬,磨得大腿痛,都不想坐馬車。

    而幽州的官道,修得又寬又夯實,哪怕才下雨過,也沒有淤泥。

    路兩邊栽了兩排楊樹,楊樹長勢快,幾年就能長得枝繁葉茂。

    可以想象盛夏炎熱之時,這樹下會有多少路人乘涼。

    不光路修得好,馬車也經過改良,是李念魚改造的。加了減震的彈簧,車身也做輕便了。

    現在坐馬車一點也不痛苦,反而是種享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州市| 虹口区| 克山县| 海晏县| 乐平市| 新乡县| 涪陵区| 普洱| 广西| 泰和县| 万盛区| 余江县| 宁远县| 武胜县| 个旧市| 彝良县| 东方市| 莱州市| 根河市| 无极县| 含山县| 舒城县| 晋中市| 衡东县| 金寨县| 宁河县| 通海县| 邵阳市| 鲜城| 宜兰市| 济南市| 泽库县| 永吉县| 城口县| 闸北区| 淮滨县| 吴旗县| 东兰县| 合川市| 金阳县| 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