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今天董齊輝就要讓方彥看一看他這位老前輩的影響力。 “董教授說的不錯。” 秦老點了點頭:“這方面還是要慎重。” 秦老、楊老和孫老三個人并不清楚董齊輝和方彥之間的事情,不過有一點,方彥確實太年輕,而且這一次醫療小組的成員基本上都是年輕人,相對于董齊輝等人來說,就算是相當年輕了。 董齊輝也是摸準秦老等人的心思,只要稍微說兩句,幾位老專家就會跟著他一起。 董齊輝是別有用心,但是其他三個人還真是為了慶州省杏林界考慮。 既然弄了這個醫療小組,肯定要弄好,就這么幾個年輕人,萬一辦不好,豈不是弄巧成拙? 就像方彥說的,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要是只是形式主義,那還不如不做,有時候不做都比亂做或者瞎做要強。 秦老三人也是這樣的想法。 “嗯,我也是認同這一點的。” 林忠學點頭道:“所以這一次選人也是非常慎重,醫療小組由方彥牽頭,醫療小組的成員也是方彥這一段時間四處跑,從全省各家醫院選出來的佼佼者,我相信這個醫療小組一定能做好,做出成績。” 說著林忠學給秦老幾個人介紹:“這位就是方彥方醫生,福生堂方淵林方老爺子的孫子,同時也是咱們省保健局的專家,方彥雖然年輕,但是卻青出于藍,水平不在方老之下。” “福生堂的方淵林方老爺子我知道,是一位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的老中醫。” 孫老道:“不過我還是認可董教授說的,這個醫療小組還是要有老成持重的老中醫牽頭,白老或者彭老,董教授等人也都是可以的,方彥年輕,可以擔任副組長,這樣是不是能好一些?” 孫老等人聽林忠學說方彥是省保健局的專家,多少都有點意外。 不過方彥確實太年輕了。 論資排輩其實不僅僅在杏林界,全國各行各業都是一樣,華夏人自古就喜歡論資排輩,只不過到了現在,杏林界尤盛而已。 “孫老,我對你的說法可不認可。” 林忠學笑著道:“這一次廳里搞這個醫療小組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中醫的未來,一方面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中醫在急危重癥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中醫并不是后繼無人,而是人才濟濟。” “現在不少人都覺得中醫醫生秋黃不接,隨著老一輩的中醫名家凋零,好的中醫醫生越來越少,這樣的情況并不是我想看到的,我想也不是諸位老前輩想要看到的。” 林忠學緩緩道:“這也是我這一次籌備中醫急危重癥醫療科研小組主要以五十歲以下的中青年醫生為主的原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