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是,用大帥的手下當賞賜,您是認真的嗎? “還愣著作甚?去傳令啊。”李世民斜了貼身內侍一眼。 “喏。” 大太監說完,轉身便走。 “等等...” 李世民又叫住了他,揉了揉眉心道: “把大臣們都叫來,議一議,今年這大旱,該如何解決……” 聞言。 張阿難感到一陣頭大。 不僅是他,李世民也很苦惱。 …… 貞觀十三年五月。 關中大旱。 朝野上下,一場激烈的討論由此展開…… 討論的內容,不是如何抗旱,而是皇帝有沒有錯! 因為在世人看來,每當有天災發生,皇帝首先要自檢! 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德行有失? ....聽起來很扯淡,卻有理論根據……那便是“天人合一”。 宗旨是:人的心理行為會影響氣候,會影響刮風下雨,能決定是否風調雨順。 關鍵是,老子也這樣認為。 他說過:一國之主,如果懷著仁誠之心治理國家,就不會施行苛政,百姓的生活就輕松幸福。 做生意的人開心的做生意,農民開心的種地,公職人員公正的處理公事…… 總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愉悅的心情感召了天地,所有該下雨就下雨,不會發生干旱和洪災……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五谷豐登。 …… 老子都說這么說了。 皇帝當然要招辦。 于是詔令,五品以上官員上書言事。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 群臣積極上言,言辭激烈,痛陳皇帝的行為,展開一場浩大的批評大會。 魏征更是上疏: “陛下志業,比貞觀之初,漸不克終者凡十條……” 不愧是噴中之王。 別人頂多數落個幾條,給皇帝留個面子,他倒好,直接給上了十條…… 其間一條,說的最猛: “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 “自古以來,沒有因百姓安逸而致敗亡,因勞苦而達到天下安定的,這恐怕不是振興國家的至理名言。” 李世民快郁悶死了。 ....老子鞠躬盡瘁,堪稱勞模,出了事你還這樣說? 但表面工作還是要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