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知道留給自己時間不多,急于給身后那一百多無戰斗力的鄉親們,打開一條突圍道路的李子元,絲毫不顧及彈藥的消耗。指揮自己身邊的這個排,一路上猛打猛沖。一切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為老鄉打開一條突圍的通道為主。 而就在李子元與日偽軍遭遇的同時,何三亮那邊也同樣響起了密集的爆炸聲和槍聲。只是相對于李子元這邊,那邊的槍聲要密集的多。不僅有偽軍使用的晉造或是雜牌輕機槍聲音,還有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也參加了進來。 何三亮那邊更加密集的槍聲,讓李子元心里面一陣陣的揪著疼。何三亮那邊是日偽軍主要進攻方向,而何三亮手中的兵力不過一個排。聽著那邊的槍聲,李子元就可以輕易地判斷出,何三亮承受著什么樣的壓力。 可李子元也清楚的知道,正是何三亮那邊暫時拖住了日軍主力,才讓自己這邊的突圍行動可以相對容易一些,連續撕開日偽軍的警戒線。如果不能把握住這最后的機會,這一百多老鄉想要突出去幾乎是難于登天。 這一百多眼下手中連一把菜刀都沒有的鄉親,不是訓練有素的軍隊。槍一響,沒有當場陷入混亂,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帶著這一百多鄉親突圍,必須要抓住這最后一個機會,稍有偏差就會讓何三亮那邊所有的努力,全部都付之東流。 此刻的李子元,也顧不上何三亮那邊究竟遭遇到什么情況,指揮部隊連續向前突擊。只是在連續撕開日偽軍三道警戒線,已經精疲力竭并且出現一定傷亡的部隊,在也無力繼續向前突擊。畢竟他的手中也只有一個排的兵力,就算渾身是鐵又能打多少釘子? 面對著尖刀已經卷刃的現狀,李子元指揮剩余部隊也沒有繼續前進。而是就地搶占山路周邊一個高地,與反應同樣很迅速,此時已經從三面包抄過來增援的日偽軍激戰。掩護劉雁來與常娟帶著剩余的鄉親,向著西北方向沖出去。 按照李子元的估計,在自己連續撕開日偽軍的三道警戒線之后,至少向西北方向應該已經再無日偽軍。只要自己能夠短時間之內保住這個缺口,身后那些老百姓突出去就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李子元一方面指揮所剩不多的兵力,死死擋在這個缺口處。一邊不斷的催促身后的劉雁來,帶著剩余的鄉親們加快速度向西北方向沖出去。只要沖過西北面的那道山坳,進入西北面的一片山地,這些鄉親們基本上就脫險了。 好在這個時候根據地的老百姓,在常年反掃蕩作戰之中,已經養成了跑反的習慣。在沿著李子元與何三亮打開的缺口,向外突圍的時候并沒有陷入慌亂。而是在劉雁來與常娟,帶著的僅剩的五個民兵組織和協助之下,向著西北方向轉入了深山之中。 帶著自己的警衛員和通訊員,走在突圍鄉親最后面收攏并斷后的常娟。一手拎著同樣張開機頭的手槍,一邊不斷的催促老鄉快走的同時,一邊眼睛也不斷看向正在高地上激戰李子元的背影。 作為一名在殘酷的敵后戰場,工作已經數年的地方工作人員,常娟早就已經不是那種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姑娘了。知道這一戰,無論是對李子元來說,還是對這一百多鄉親來說,都是生死之戰。這一別,也許就是天人永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