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別說他一個營長,看著這幾門迫擊炮眼饞。就是一個團長甚至是旅長、軍分區的司令,見到這幾門迫擊炮,又豈會不會動心?李子元到現在還記得,自己東渡黃河第一年,自己那個團繳獲了一門迫擊炮,盡管只有十余發炮彈,但也讓自己團長興奮的一夜都沒有睡。 現在有了機會,這個營長不想辦法將這幾門迫擊炮搞到手就怪了。只是這個營長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已經忍受到這個時候的李子元,卻不可能在給他太長的時間,去摸掉日軍的炮兵陣地。 在這個營長帶著部隊趕到日軍炮兵陣地后,迎來了日偽軍最后一次破釜沉舟似攻擊的李子元。沒有管正在發起攻擊的日偽軍,絲毫沒有猶豫的對著身邊該營教導員,下達了全線出擊的命令。 隨著李子元背后嘹亮的軍號響起,李子元指揮正面阻擊的一個連,率先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在先投出一批拉了弦后停頓兩秒*后。在兩挺輕機槍交叉火力的掩護之下,與日偽軍最后一輪攻勢之中,投入的兵力攪和在一起。 在李子元親自帶領的正面部隊,與攻擊的日偽軍攪在一起后。該營教導員帶著一個連,在李子元之前撤下來的那挺重機槍,密集的火力掩護之下。隨后從側翼突然間殺出,將正在成波浪狀攻擊陣型的日偽軍,直接來了一個一刀兩斷。 正在以波浪式的散兵線發起攻擊的日偽軍,被李子元突然打響的反擊打的措手不及。而按照李子元的部署,在截斷了日偽軍攻擊陣型之后。該營教導員帶著一個連,直插山下日偽軍的核心陣地。 山上的反擊全面打響,整個日偽軍已經全部被驚動。那位一心要繳獲迫擊炮的營長,也只能無奈的將偷襲改為強攻。他的一個加強連,快速的打散了只有部分手槍和少量步槍的日軍迫擊炮兵后,按照李子元之前的部署,由外向內發起了全線的攻擊。 不過有些不死心的他,留下了一個班肅清日軍炮兵陣地上的殘敵,并看住這幾門迫擊炮。他給那個班長下了死命令,丟掉那怕是一枚炮彈,都要和他秋后算賬。盡管日軍炮兵大部分在第一時間被他消滅,剩余的也被沖散,但他依舊擔心這幾門迫擊炮遭到破壞。 留下一個班看著幾門繳獲的迫擊炮后,他才放心將自己手中的一個加強連兵力一分為二。以兩個排的兵力由該連長指揮直插日偽軍背后,而自己則指揮剩下的部隊,向距離日軍炮兵陣地不遠的指揮部沖過去。 三支部隊猶如三把尖刀一樣,將日偽軍的整個陣型沖擊的七零八落。盡管日軍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便從打擊之中清醒過來,除了山上已經被兩面夾擊的日軍小隊之外,其余的日偽軍馬上盡可能的向著身邊的友軍靠攏,試圖建立陣地與反擊的八路對抗。 但李子元動手的時機,選擇的正好恰到好處。正是選擇第一波日偽軍的攻勢被打退,第二波日偽軍的沖擊力量還沒有發揮出來時候。而且因為東山正面陣地并不開闊,日偽軍的散兵線很集中,前后間距也拉的有些大。 山下的日偽軍則正在調整部署,按照池田英夫少佐最后一擊的命令,正在準備進行第三波的沖擊。李子元的這個著眼點,把握的可謂是相當準確。該營教導員指揮的那個連,正好插進了日偽軍攻擊陣型之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