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老居士真是個好老哥,把這事報上去了。 看來養濟院這事摸準了朱元璋的心思,總算是沒白費功夫了。 往后的擺爛更有把握了。 張友聞同樣是有些情緒激蕩,作為縣衙里的一名積年老吏,很清楚官吏們搜刮銀子的手段。 養濟院陸陸續續已經有一百多名鰥寡孤獨住進去了,都在做著營生賺取大明寶鈔。 到現在還一直相安無事,沒有任何一名巡欄胥吏過來吃火耗。 那是因為有金陵第二混賬的胡漢山鎮著,連宦官都敢打,哪里還有巡欄胥吏敢過來。 張友聞走過去恭賀了李老頭,徹底放心了:“李老伯以后是里長了,還是鄉里自治的里長,就算是應天府衙門都沒權力壓迫你們了。” “更不會有巡欄胥吏過來討要火耗了,算是真正的熬出頭了。” 李老頭朝著宮里的方向拱了拱手,精神抖擻:“敢!誰敢來俺們這些赤腳老頭就敢械斗,到時候他們死了也是白死。” 張友聞最后支了一招狠的:“李老伯完全可以用這個來威脅應天府衙門,這可不是在鄉里,死的超過三個就會驚動陛下。” “到那時應天知府少不了一個罷官免職,甚至有可能發配邊疆。” 李老頭沒想到出身沙場的皇帝陛下,殺了那么多韃子,卻對大明老百姓的命那么看重:“多謝張先生了,小老兒和院子里的孤寡們一定不會忘記胡少爺張先生的大恩大德。” “養濟院里一定要給胡少爺張先生立個生祠牌位。” 張友聞可不敢要生祠牌位,命太淺壓不住,天下也只有藩王們的命能夠壓住:“生祠牌位就免了,小可的命壓不住。” 涉及到命,李老頭等孤寡們不敢亂來了,但他們想不出別的辦法來報答胡漢山張友聞的大恩大德,只能眼巴巴的看向了胡漢山。 胡漢山滿口答應了下來:“好!本少爺同意了。” 張友聞剛想勸上幾句,胡漢山神秘兮兮的說了一句:“陛下要是來體察民情,別忘了把生祠牌位展示給陛下。” 張友聞無語的笑了,沒想到恩主打著這個注意,就不再勸了。 掌印太監宣讀完兩道口諭,離開養濟院路過胡漢山身邊,低聲說了一句:“聽干爹說,陛下似乎有在金陵里興建養濟院的想法。” 說完,加快腳步離開了養濟院,坐上了綢緞蝠紋官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