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陰謀又落空-《亂唐》
第(1/3)頁
長安,太陽落山,城門關閉,原本熙熙攘攘的大街因為宵禁的到來而在轉瞬間冷清至極,一隊車馬由永昌坊外呼嘯而過。
車馬隊中一輛馬車上所載的,正是同中書門下楊國忠,堂堂副宰相手捧著一份公文,笑的撐腹仰合。
這時一封新豐縣令急送政事堂的求援書,本該充入河工營的逃民在一夜之間造反,數(shù)萬人浩浩蕩蕩的已經(jīng)兵臨新豐城下。如果朝廷的救兵稍遲一些,新豐就有可能旦夕被破。
新豐就在驪山腳下,距離長安不過數(shù)十里地。只要亂賊攻下了新豐,就可以一路無阻的直抵長安城下。問題來的突然,也更為棘手。
如果不明真相的人見到楊國忠如此神態(tài),還會以為他是激怒攻心。實際上,他此時的心情則可以用心花怒放來形容。因為他終于在這次突如其來的叛亂事件中找到了對秦晉趕盡殺絕的絕佳機會。
疏浚鄭白渠的事雖然名義上由韋濟這個兼任的河渠使主管,但在馮翊郡境內(nèi),一切宮人與物資的調(diào)度,則由馮翊郡負責,也就是說本該充入河工營的難民造反,秦晉再不濟也會攤上一個玩忽職守導致民變的罪名。
然則,楊國忠卻有更深一步的打算,既然本身就有罪,又何妨再加點猛料,將玩忽職守改為有心為禍呢?
馬車仍在疾馳,車內(nèi)的楊國忠不顧道路顛簸,不斷的催促著馭者加快速度。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家中,然后親自書寫對秦晉以及神武軍的彈章,這一回不將此人打的永不翻身,真是枉為宰相。
車到府邸,楊國忠剛剛下了車,便有政事堂的堂官先一步抵達了。
“楊相公,潼關來的公文。”
楊國忠眉毛一挑,莫不是高仙芝那廝也要摻合進來?一定不能讓此人摻合進來,否則計劃就有功虧一簣的可能。不過,他迫不及待的打開了公文以后,卻長長松了一口氣,原來這只是一封針對亂民造反的補充公文。
其中所言,亂民之所以造反,全是因為監(jiān)軍邊令誠擅自將本該充入河工營的逃民劫走所導致。說起來,坊間已經(jīng)在盛傳,潼關正在收攏泰民,以當叛軍作戰(zhàn)填命之用。如果到潼關是去送死,那些逃民又豈能答應,到河工營里再不濟也就是充作苦力,干一天活,有一天飯吃。
而到潼關去則是吃了上頓,下頓還有沒有福份吃,都還不一定。
因此,逃民在極度不滿之下,趁夜殺掉了押解他們的官吏,舉旗造反。
這封補充情況的公文里,交代的比新豐縣的求援書要詳細多了,不但大致描述了叛軍的規(guī)模,還列舉了逃民叛軍所打出的清君側旗號,楊國忠見自己的大明赫然其上,便有些隱隱發(fā)怒,一群卑劣的賤民,是誰給他們的勇氣,居然敢指責當朝宰相是國之奸賊。
“政事堂里都有誰看過這封公文?”
那堂官老老實實答道:“魏相公當值,這封公文正是韋相公讓卑下交給相公的?!?
楊國忠略顯失望,他本打算如果這封公文還沒被旁人看到,便有意壓下,讓失態(tài)再亂一點才好顯得秦晉其罪不輕。
只可惜,魏方進先看了公文,想要將其壓下去顯然不現(xiàn)實,楊國忠暗暗可惜,如果自己再晚走半個時辰,說不定就能瞞天過海也未可知。
潼關守軍在得知逃民造反以后,第一時間派出了一支騎兵尾隨監(jiān)視,由于主力要嚴防關外的數(shù)十萬叛軍,又不能為叛軍窺得關中變故,因而不敢大規(guī)模調(diào)動。
公文中詳細的解釋了潼關大軍不便返回關中剿賊平亂的各種理由,而這些理由恰恰都正中楊國忠下懷。他巴不得高仙芝袖手旁觀,置身事外。
以高仙芝之能,帶著哥舒翰麾下的河西老軍就足以在旬日之間蕩平這股賊寇,到那時他的計劃自然也會因此而出現(xiàn)更多的變數(shù)。
為了讓秦晉徹底不得翻身,總要讓這些不堪一擊的反賊多弄出點風浪來,比如攻破新豐,抑或是兵臨長安城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调兵山市|
横峰县|
贵州省|
闸北区|
蒙阴县|
深泽县|
襄樊市|
阳春市|
台北县|
长春市|
常熟市|
民县|
遂溪县|
临沭县|
福贡县|
昌吉市|
白沙|
肃南|
新巴尔虎左旗|
京山县|
林口县|
库伦旗|
离岛区|
高台县|
突泉县|
滦南县|
遂溪县|
寿阳县|
怀柔区|
南康市|
刚察县|
扶沟县|
阿拉尔市|
长沙县|
莎车县|
阳高县|
博兴县|
江川县|
朝阳县|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