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百六十八章:太守甘受戮-《亂唐》


    第(2/3)頁

      啊!

      殺豬般的慘嚎差點把牢房的頂棚掀開,幸甚閻敬之挨了第三下軍棍就已經不省人事。再看永王李璘的脖頸上早就鮮血淋漓。

      所有人都被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壞了,又見李璘半身血淋淋的,不知其受傷輕重,如果閻敬之那一口正咬破了血管,只怕人就沒救了。

      經過一番檢查之后,發覺李璘并無大礙,只是那一口咬掉了他脖頸上一塊雞蛋大小的肉。

      雖然沒有生命危險,可疼痛還是在所難免的,疼得李璘鼻涕眼淚淌了滿臉。

      閻敬之死不悔改,頑抗到底,又襲傷了永王,自然沒有活命的道理,被處以腰斬之刑。襄城王李偒親自監刑,行刑場地就設在城中東市,圍觀的百姓成山成海。本郡的太守被處以腰斬之刑,而且還是以叛逆之名,這對于江南百姓來說,更多的還是一種獵奇。

      他們并沒有感受到戰爭的恐怖與殺傷力。畢竟永王以經營江南為首要,對百姓也算秋毫無犯。

      所謂腰斬之刑就是行刑者以利斧將受刑者攔腰砍成兩截,受刑者一時又死不了,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腸子和內臟滑落出來,忍受著鬼神都為之痛叫的折磨。如果行刑者的手法生疏,或者斧子不夠鋒利,一次沒能砍斷,就要砍上兩次或者三次,這種折磨是常人絕難想象的。歷史上,前漢景帝時的名臣晁錯便受此刑而死。

      次日一早,閻敬之的首級被砍了下來,被掛在長江邊碼頭的高桿之上。江面上的過往船只,以及岸邊的行人遠遠便可望見。

      守在岸邊的軍卒不知道,江心一條小舟上的人正在遠遠望著高桿上已經發黑發臭的首級,一個個睚眥欲裂。很快,小舟和江面上行船也無甚區別匆匆溯流而上,大約半日后進入揚子津旁的一處水寨。

      這里是淮南采訪使李成式的屯兵之處,在敗出江都以后就逃到了這里。得知閻敬之被俘慘遭酷刑之前,他早就派出了手下大將分兵兩路屯駐要津以拖延時間,等待朝廷援兵。其中,步軍兵馬使裴戎駐軍瓜步州,李神慶則率馬軍襲擾晉陵郡與吳郡,以鉗制丹陽李璘大軍。

      “閻使君死的壯烈,必會名垂青史,千古不朽,諸位都不要難過,咬牙堅持住,朝廷的援兵就要到了!”

      閻敬之的死對李成式部眾打擊甚深,士氣一落千丈,日日都有逃兵出現。然則,禍不單行,福無雙至,很快另一則壞消息又傳回了揚子津,李神慶率馬軍投降了永王李璘。而且,與李神慶一同投降的,還有吳郡太守李希言的部將元景曜。

      一時之間,江南東道反抗永王最中堅的兩股人馬便有徹底土崩瓦解的勢頭。但是,李成式身邊鎖于兵力不過兩千余人,自保都難以保證,更別提主動出擊了。派往長安的使者已經上路了三撥,不知何日才能盼來回音。

      此時的長安城已經漸漸恢復了大戰之前的氣象,包括城外那些大戰后殘留的痕跡也漸漸被鏟平抹除。由潼關到長安數百被破壞掉的烽燧也一一修好。這綿延百里不絕的烽燧乃是向長安示警的關鍵手段。

      與尋常烽燧預警引火不同,乃報平安之用。每日日落后,潼關的守軍就會在烽燧上燃起烽火,然后烽火向西沿著各處烽燧次地點亮,直到長安為止。

      這種烽火火名為平安火,唐朝立國百多年來不曾滅過,在去歲還是第一次熄滅。當時,李隆基也是發現平安火沒有亮起,才連夜帶著親信大臣與兒子們偷偷逃出了長安城。

      秦晉檢視了幾座烽燧以后,不禁嘆道:

      “此物第一次派上用場,竟是當做了逃命的示警手段,如果當初設立烽燧報平安火的始創者泉下有知,又該作何感想?”

      京兆尹崔光遠向來與秦晉一同出行巡視,他見秦晉居然提及了太上皇,便好意提醒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沙田区| 宜城市| 兰考县| 赞皇县| 定襄县| 花莲县| 洛川县| 尼玛县| 花莲市| 江门市| 翁源县| 上饶县| 武夷山市| 汉沽区| 土默特右旗| 商河县| 榆社县| 加查县| 肇源县| 博罗县| 若羌县| 滨州市| 元朗区| 梅河口市| 新绛县| 乐安县| 湟源县| 洞头县| 竹山县| 金昌市| 丰台区| 怀仁县| 白山市| 长宁区| 视频| 丰城市| 江西省| 思南县| 古丈县|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