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百一十七章:步步皆為營-《亂唐》


    第(3/3)頁

      在農業社會的冷兵器時代,打仗的根本就在人口,組建民營就是從根本上絕了叛軍卷土重來的機會,只要如此一步步的走下去,就算步子邁的小,進展相對有些慢,可勝在穩扎穩打。在朝廷徹底收復失地派遣官吏到來以前,潼關以東的土地,神武軍所過之處均以民營建制進行鞏固。

      神武軍大軍浩浩蕩蕩,沿著黃河南岸的高坂,從容越過秦漢時期的函谷故關。秦晉于一處高地立馬向南望去,入眼盡是光禿禿的黑黃一片,其間點綴著一撮又一撮的綠色。原本這里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桑林,經歷了天寶十四載冬天的那場大火以后,到現在依舊沒有恢復。實際上,想要在這高坂之上再次成林,沒有三五十年的功夫是絕不可能的。

      “那里就是函谷關故道,想不到一千年滄海桑田,當初一夫當關之地至今已經不復存在!”

      楊行本落后秦晉半個馬頭,看著秦晉感慨,卻沒受到任何影響。

      “黃河水道北移,露出了這大片的灘涂白地,函谷關所依仗的險要地勢自然而然也就不見了。否則漢武帝何以將函谷關東移到新安呢?”

      提起新安,楊行本眸子里有幾分異樣之色。

      “新安乃大夫發軔之地,此番卷土重來,大業必成!”

      秦晉別過頭來,看了楊行本一眼,不置可否。

      越過了函谷關故道以后,一路上所遇見的潰兵也漸漸多了起來,秦晉率兵一邊行軍一邊收攏,不過半日功夫竟以收攏了上萬人。

      秦晉希望在這些逃兵中間發現房琯其人,只可惜仔細尋覓了一番之后,并沒有發現這位敗軍宰相的影子。

      抵達陜州以后,將沿途收攏的近萬人就地安置充入民營。秦晉并沒有帶上這些殘兵的打算,冷兵器時代大戰最忌諱帶著潰兵,大軍一旦泄了勁力,就會像傳染病一樣迅速蔓延,難再提振士氣。為了不使神武軍受到影響,也為了節省緊張的糧食,把重新收攏的潰兵就地安置才是最合適的辦法。

      這些潰兵也十分樂意留在當地,畢竟比起重返戰場送死,留在當地有吃有喝有住,更具吸引力。

      “大夫,從函谷關到陜州,算上收攏的潰兵,民營員額竟不足五萬人!”

      楊行本被部下送過來的統計數字驚呆了,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曾經繁華富庶遠勝關中的河洛大地居然已經蕭條至此,數百里之地居然連湊齊五萬人都十分困難。

      “不必大驚小怪,戰亂疊起,百姓逃難,沒有逃走的也被安賊叛軍拉了壯丁,幸存下來的人實在是經歷九死一生,不容易,不容易啊!”

      “還有更麻煩的問題,關東百姓們對朝廷似乎有著不小的抵觸情緒,不少鄉里的百姓都是,都是強征進民營……”

      楊行本說的這個問題使秦晉眉頭緊鎖,如此強征,又和安賊叛軍有什么區別了?

      “關東百姓對神武軍的政策不了解,有些抵觸情緒也屬正常,關東形勢復雜,百姓編入民營必須以自愿為原則,還是要加強思想工作,以說服教育為主,只要能讓當地的百姓們明白,咱們神武軍不但提供吃食,還保境安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踴躍加入的。”

      “不至于如此吧?大夫不清楚百姓刁民的性子,一旦向他們妥協,以后就更加難以管理。”

      秦晉揮手打斷了楊行本的話。

      “你難道忘了神武軍訓令嗎?怎么在關中時執行的不錯,剛出了關就忘得一干二凈呢?就沒想想,一旦強征、強搶的名聲傳揚開去,豈非功虧一簣?”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内黄县| 多伦县| 延吉市| 贞丰县| 宁乡县| 简阳市| 古交市| 葫芦岛市| 句容市| 交城县| 玉溪市| 高清| 青田县| 清镇市| 镇江市| 宜兰县| 西安市| 郓城县| 栖霞市| 稻城县| 兴义市| 平利县| 齐河县| 嫩江县| 安顺市| 大渡口区| 伊宁县| 西和县| 祁阳县| 林西县| 宜阳县| 同心县| 英德市| 康马县| 石门县| 古丈县| 开鲁县| 古丈县| 资兴市|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