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天道不足畏-《亂唐》
第(2/3)頁
清虛子訕笑:
“貧道就是騎馬來了,又沒傷了筋骨!”
不過,秦晉并沒有上馬,而是牽著馬在這皇城御道上漫步前行,身后跟隨著數百隨從,其勢之大,在太平年景直是不可想象的。
出了端門,南面就是真正的洛陽城,迄今為止與長安并立數百年,交替成為國都,而今終于重回到唐朝的手中。
再向前就是將洛陽城攔腰截為兩段的通渠,通渠在端門處拓寬了三倍有余,中間兩處河心島將河面切分成三條支流,三座石橋串連立于河面之上。
對于這三座石橋,秦晉早就如雷貫耳。當然,那是在千年以后的后世。其中黃道橋與星津橋聲名不顯,獨獨居中的天津橋被歷朝歷代所重視,屢屢被毀,又屢屢重修,可說是綿延千年而不倒。
石橋橋面明顯高于北岸丈余,加之皇城地基本就高過南岸許多,站在橋上向南望去竟可目視數里有余,洛陽城內比鄰錯落的建筑宅邸統統一覽無遺。
“何處風景好,獨上洛陽橋!”
這是一句后人描寫登臨此橋的感受,而文字和實景實地所給人的感受則是完全不同的。
“大夫好詩性!”
清虛子的聲音適時想起,秦晉這才驚覺自己剛剛竟然自言自語出了聲。
不知何故,他在長安時所感受到的是沉沉壓抑之感,仿佛繁華的長安時時有烏云壓頂之勢。可到了洛陽,所見所感卻完全不同,大有令人耳目一新之勢,可細究其中原因,卻是難以名狀的。
“貧道還是第一次登臨這天津橋,果如大夫所言,風景獨好啊!”
這三座串連在一起的石橋可不是尋常百姓能夠登上來的,每月兩次的朔望朝會,城中公卿大臣就是沿著這三座橋進入皇城的端門。
“此橋初建于前隋大業年間,那時還是鐵鎖連成的浮橋,直到我朝貞觀年間才重修為石橋。”
清虛子津津樂道著這天津橋的來歷,眼神一如秦晉,延伸向南面一眼望不到頭的建筑群中。
“若說天津橋當真變得重要,還是在武后當政年間。那時的洛陽神都漸漸取代了長安的地位,就算當今太上皇在位的這四十余年里,也幾乎有半數時間都在洛陽……”
說話間,清虛子竟若有若無的嘆息了一聲。
“貧道斷言,自此以后,長安將如落日掩入黃土,取而代之的則是腳下這片土地!”
如此斷言,秦晉倒對清虛子有些另眼相看。別看此人平日里隨意嬉笑,瘋瘋癲癲,可眼光還是頗為獨到的。事實上,歷史上的長安也誠如其所言,自安史之亂以后就徹底的沒落了,只可惜洛陽城也茍延殘喘了沒幾年,最終這兩座姐妹城市一同沒落下去。
而在秦晉看來,隨同長安洛陽兩座大城一同沒落的還有所謂的漢唐盛世。自此以后,漢人稱霸東亞這片土地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貧道有句話不說出來一直憋得慌,這回大夫可不要再打斷貧道。”
突然間,清虛子就轉了話茬。
“貧道聽說夫人請大夫給長子起名,這卻是有忌諱的,過早起名容易早夭,自古以來七八歲以前,都是以賤名相稱的。”
秦晉聞言大笑。
“真人乃世外修道之人,如何也相信俗世的規矩呢?”
清虛子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城县|
宁明县|
林西县|
达拉特旗|
同江市|
西和县|
邓州市|
双峰县|
边坝县|
江口县|
开江县|
博乐市|
大兴区|
高邮市|
太仓市|
上饶县|
昌宁县|
望谟县|
灵武市|
宣汉县|
广昌县|
丰原市|
若尔盖县|
信宜市|
中牟县|
邹平县|
邻水|
滦南县|
宣武区|
改则县|
三亚市|
湘潭县|
红桥区|
莎车县|
金川县|
津南区|
南阳市|
绥阳县|
夏河县|
苏州市|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