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人心蠢蠢動-《亂唐》
第(2/3)頁
眼看著官員們又呼呼啦啦的圍了上來,夏元吉笑呵呵的按照品秩高低為先后順序一一見禮,他不嫌麻煩,只怕一點疏忽,一點照顧不到就惹來了非議。如果就此落下個得志猖狂的名聲,今后也就沒臉行走于朝堂上了。
夏元吉越是謙恭和氣,百官們對他的印象就越好。
“夏尚書此番功勞當入政事堂了吧?”
許多人都在暗自議論,認為夏元吉入政事堂做宰相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只在于時間的早晚。
其實夏元吉也想過,認為自己入政事堂的把握還是挺大的,畢竟秦晉那里需要有人在朝堂說話。而且,夏元吉還知道一個旁人所不知道的信息,那就是秦晉并沒有入政事堂的想法,如果秦晉不入政事堂,勢必要在政事堂扶植親信力量,是以剛剛的談話里,他也明確的表示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直到現在夏元吉還記得秦晉臉上的笑容,那明顯是不加掩飾的高興。
但是,這些是不能為外人道的,表面上還要裝作無欲無求的模樣。
“莫要亂講,哪個入政事堂,豈是夏某人可以說的算的呢?”
“夏尚書別謙虛了,如果夏尚書進不了政事堂,哪個還有資格入政事堂呢?吐蕃納貢稱臣的國書上還蓋著夏尚書的印信呢……”
逼迫吐蕃人簽訂條約的確是夏元吉最得意的一樁差事,雖然自己口中從不主動提及,但旁人若提起來還是得意的嘴角下意識上揚。不過,他馬上警醒的告誡自己,萬不可在人前露出得意之色,這是要遭人嫉恨的。
“條約簽訂,大唐駐兵吐蕃,都是秦大夫運籌帷幄,致使吐蕃兩敗俱傷,夏某不過是撿了現成的便宜,說來,說來也是慚愧啊……”
偏偏夏元吉越是說的謙虛,聽在旁人的耳朵里,越是篤定夏元吉即將進入政事堂,言語上也越是恭維巴結。最后還是那位陸侍郎說到了點子上。
“夏尚書說說,天子頒下詔書要在諸子中選拔才能德行卓著者為太子,這事可是前所未有過啊。”
確實,唐朝歷代皇帝冊立太子都是極為謹慎的,所立之人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技能不過于無能,也不能鋒芒畢露,事實上對皇位最大的威脅者就是太子。所以,自打高宗以后的皇帝對待太子都是防備重重,一方面要選定格合適的繼承人,另一方面又不能讓太子的勢力過于膨脹而威脅到自己。
比如*慘死的太上皇,第一個太子李瑛就是死在他這個父親手里,第二任太子亦即是當今天子李亨,由于有了哥哥的前車之鑒,事事都夾著尾巴做人,從來不敢招搖。即便如此,也在一系列的政治事件中遭到了太上皇的無情打壓。所幸,太上皇當時并沒有廢掉太子的意思,因而李亨身邊的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其本人倒一直是安然無恙。
在場的每一個官員哪個不了解這些圍繞著太子的恩怨故事呢?今日一道天子詔書輕飄飄的就要選立太子,也難怪官員們心中狐疑。
夏元吉故意咳嗽了兩聲,清了清嗓子。
“諸位不要胡思亂想,這的確是天子的意思。天子的身子諸位也清楚,所以選立太子不僅僅是要一位儲君,更是要一位能擔當起匡扶社稷重任的天子啊!”
這些話他可以毫不避諱的說出來,因為秦晉馬上也要就選拔賢能的標準向朝野公布,至于具體的流程,還要進一步的研究。所以,能說的他不諱言,不能說的則一個字都不會提。
天子詔書里關于選拔太子只輕描淡寫的幾個字,現在夏元吉說的則是官員們所不知道的,這關乎到朝廷格局以及未來的走向,是以一個個都凝神屏息,仔細聽著他說的每一個字。
“以德行才能為評判標準,說白了就是亂世立賢,否則……”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灵台县|
湟中县|
望江县|
龙里县|
北票市|
连城县|
甘德县|
雷山县|
乐都县|
南澳县|
兰考县|
镇巴县|
上林县|
阿拉善左旗|
台中县|
来安县|
前郭尔|
武陟县|
连云港市|
贺州市|
鸡东县|
土默特左旗|
清河县|
三穗县|
博野县|
泽州县|
获嘉县|
黄陵县|
横山县|
读书|
昭觉县|
苍南县|
七台河市|
平定县|
浮山县|
本溪|
察雅县|
余姚市|
仙居县|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