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叔叔是教授,學富五車,我這點淺見之言,叔叔不必當真。”陳猛訕訕道。 這兩種觀點,即便后世,也存在很大的爭議。 跟江瑤辯一辯可以,這江志和一看就是老學究,飽學之士,跟他辯,陳猛沒開始就心虛。 “學無老少,達者為先,你別緊張,咱們公平討論討論。”江志和笑道。 “是。”陳猛放下筷子。 “老江,吃飯就吃飯,討論什么天地之仁,小陳第一次上門,你弄的他都緊張了,以后都不敢來了。”潘敏不滿道。 “阿姨,無妨無妨,我正好想聽聽叔叔的真知灼見。”陳猛連忙說道。 討好了丈母娘,老丈人也不能怠慢不是,既然演戲,就得演的像那回事。 江志和一副孺子可教的眼神看著陳猛,“既然小陳虛心求教,那我就說說我的見解……這句話如果單獨拿出來講,你的見解要比瑤瑤的見解更有說服力,但是你得放在大背景大環境下去看……老子的道德經成書于春秋時期,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 老子看見因為戰亂,百姓過的十分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國安民的主張,以自己的見聞和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福禍為鑒,追根溯源,寫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 “叔叔說的極是,老子對我國文化產業的貢獻,除了孔孟,無人能比。”陳猛點點頭。 “道德經,可不僅僅是文化巨著,這就是我要跟你辯論的地方。首先,道德經不僅僅教化育人,還包含了政治,軍事,治理國家等各種理論,老子寫這篇巨著的背景是春秋戰亂時期,他的身份是周朝官員,寫道德經的目的也是為了給朝廷進言,希望周朝慢慢強大,制止諸侯戰亂…… 因此,從這個大背景下,你再看道德經,能說老子單純的就是想要教化世人,傳播天地仁合的思想?站在這個大背景的框架下,我認為,那兩層意思都有,對于普通百姓來說,老子那句話的意思就是教化世人要兼愛,仁合,不爭,無為。但是這對于通知階級來說,是相當有利的,老百姓都不爭無為了,可不就沒有叛亂了。”江志和說道。 陳猛先是點點頭,后又搖搖頭,“我知道伯父的意思……不好意思,我覺得叫伯父親切一些。” “正應該叫伯父,叫叔叔多生份,是不是瑤瑤?”潘敏笑瞇瞇地道。 “他愛叫啥叫啥,關我什么事。”江瑤臉色微紅。 瞪了一眼陳猛,似是在怪他自作主張,順桿子往上爬。 “那還是叫叔叔吧,免得瑤瑤生氣。”陳猛訕訕。 江瑤頓時不高興了,“你這人怎么回事,大男人沒有一點主見,我都說了愿意叫啥叫啥,扭扭捏捏的。” 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