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舟兒!” 白建章和縣丞帶著郎中擠了過來,劈頭罵道: “昏了頭了!還不趕緊送回家,請大夫來!” 方翰被折騰得徹底沒了主意,慌著問:“我兒還有救嗎?” 郎中摸著脈搏,半晌點頭道:“還有一絲脈象,趕緊送回家去,能不能保命就看他的造化了。” 夫婦兩個恨不得飛回去。 白建章在這里耽擱了一兩日,叫了當地的郎中過來,教他們采藥配藥,又留了一個郎中在此指導,才回了家去。 寶山縣多山,山上狐尾草也多,百姓們不花費多少錢,都能喝上藥。 有病的,喝了草藥漸漸地退熱,能吃飯了;沒病的人也喝這種草藥預防,漸漸地染病的人數下去了。 一場瘟疫算是慢慢退去。 只是那些染病的人,身上皮膚沒條件治療,就留下了疤痕,這疤痕伴隨這些人一生,讓他們永遠記住這次人與白狐的事件,這都是后話。 齊大人將之前賣狐皮所得之利,拿了部分出來補償百姓,寶山縣漸漸恢復了之前平靜的生活。 一些獵戶重新上山打獵了,但大家都很默契地不敢捕獵白狐。 當然,白狐數量驟減,見到一只也難。 何大人病好之后,就很信守承諾地寫了一份文書,上報給知府大人,將白家小丫頭發現狐尾草能治瘟疫的功勞上報給朝廷。 當時何大人作為一介七品縣令,是沒有資格直接給皇上呈遞奏折的。當然,川岱府的正五品程知府也沒有資格給皇帝上奏折,只有省一級以上的官員,也就是梁州省巡撫大人,才能給皇帝上奏折。 因此何大人這份文書被送到程知府那里,程知府再擬了一份文書送到巡撫韋大人處,由巡撫大人親自寫奏折上報朝廷,由皇帝親自審閱。 巡撫韋大人看到這份文書后,心念一動,將其改了改,送到了京城朝廷。 “治療瘟疫的良藥,竟然是一個六歲小丫頭發現的?真是有趣。” 皇帝看著手里的表文,批閱了一天奏折的他難得露出一絲笑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