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直到了安史之亂爆發后,杜甫便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便去投奔新皇帝,結果就被敵人給俘虜了,同時被俘虜的還有王維。 杜甫因為官位小,沒有被囚禁,然而王維官位高,就被囚禁了,而王維也投靠了叛軍,成為叛軍的官員,從此成為他一輩子的污點。 后來大軍打回來了,杜甫和王維都成為了大唐的官員,即便王維有投敵的表現,朝中同樣授予王維高官,就因為王維是太原王氏的的人。 也許是他給敵人做過官,從此之后心理受到了打擊,做了幾年大官后,便向皇帝表請辭,此后便與詩和佛為伴。 但杜甫家世在王維面前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同樣是投奔新皇被抓,他還寧死不屈,結果做了官員后,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從這幾位詩人的仕途,可以看出,有一個逆天的家世,在大唐是何等的重要。 除去參加科舉考試外,唯一能夠走上仕途的道路,便在這國子監,在這里讀過書,便意味著是儒家的門生,是朝中大佬們舉薦的對象。 即便是秦瓊,程咬金,尉遲恭,房玄齡,長孫無忌家的那些熊孩子,都曾經在這里學習過,為的就是鍍金,能夠有一個很好的身份。 “老師,你說這是真的嗎?” “這將咱們儒家的名聲,直接摁在地上摩擦啊!” 說話的是司馬才章,他是國子監的司業,是國子監的副手,而他面前跪坐在案幾前,正在拿著報紙看的人,便是國子監的一把手,也就是祭酒孔穎達。 孔穎達是孔圣人的三十二代孫,這個身份,在大唐儒家,那是絕對牛逼的存在。 況且,這位祭酒并非只是儒家的代言人這么簡單,他還是當年李世民秦王府的十八學士之一,是曾經跟著李世民一起造反的家伙。 在文學方面,造詣極高,被稱之為大唐的經濟學家,易學家,與魏徵一起編修《隋史》,目前他們正在編撰《五經》義訓。 在教育方面,孔穎達絕對是大唐教育界的大哥大。 司馬才章見祭酒大人不說話,頓時就急了,老什么子的那個儒圣,不是已經死了五十年了嗎,怎么又突然跳出來來了,還給儒家帶來了這么大的一個驚嚇? 作為儒家的門生,他都不敢出門見人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