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唐儉仿佛歸來的王者,面向眾人,接著他朝著長孫無忌拱拱手:“臣想問司空大人,諸位大人,蜀王的功績,怎么就不配冊封秦王了?” “蜀王發明了鎮國神器,使我大唐底氣十足,壓根就不怕任何國家和勢力。” “蜀王籌建了郵政,解決了無數難民吃飯的問題,讓國家政令通暢,物資調運便捷,這次糧食危機,足夠體現這郵政的優點了……” “蜀王改良了造紙術,讓紙張便宜的如同樹葉,蜀王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印刷速度提高百倍千倍,蜀王發明了報紙,讓天下人都快速獲知朝廷政令。” “讓全天下的人都有書讀,這是造福于人類的大功勞了,足以傳頌千秋,吾輩讀書人,都該感謝他,后代子孫,更不該忘記他……” “這難道不是功勞?” “蜀王不懼世家豪族的蠻橫無禮,讓他們乖乖交出地方權柄,還權于朝廷,還田與百姓,平定滎陽之亂,讓隴西李氏忠于陛下,忠于朝廷……” “這些難道不算功績,對朝廷毫無用處嗎?” “哼,這些就不說了,他是皇子,這些都是他應該做的。” “但蜀王為人和藹,尊老愛幼……” 眾人馬上嘴角抽抽,唐儉大人,你說這話的時候,良心不會痛嗎? 但唐儉良心壓根不會痛,繼續說道:“最主要是有孝心,他人遠在前線,還不忘讓王妃經常去探望太上皇,去給皇后和陛下請安,時常掛念太上皇和陛下皇后。” “臣還聽聞,蜀王給他剛剛誕下的妹妹,準備了數十套衣服,并且從小到大,都定制好了,說是妹妹今后的開銷,他全部包了……” “如此德行,為何不配冊封秦王?” “再說這次西征吐谷渾,諸位要知道,蜀王才十六歲,爾等十六歲還在干什么?” “請捫心自問,反正臣記得,臣十六歲時,還在苦讀詩書……” “然而咱們的蜀王,卻是指揮十六萬大軍,沒用朝中一粒糧食,滅掉了吐谷渾,不相信可以問戶部侍郎,蜀王用朝廷的一粒糧食了嗎?” “在都隴西放著呢,馬上就要運到關中了。” 眾人相互對視一眼,這些他們都竟然不知道,陛下……陛下這個坑逼。 就連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都是對視了一眼,這事他們也不知道。 唐儉得意地說道:“據說此次是蜀王親自沖鋒陷陣,率領三百五十騎,深入吐谷渾腹地,攻城拔地,活捉了吐谷渾可汗的皇后以及幾十位文臣貴族。” “而后,蜀王親自殺進了吐谷渾王庭—伏俟城。” “此次共繳獲牛羊數之不盡,大概估計,在五十萬只左右。” “尤其是戰馬,那可是高原最優良的青鬃馬,日行千里。” “如今可是我大唐的了,這將解決大唐今后缺乏高原戰馬的軟肋,無懼它吐蕃……” “等蜀王繳獲的物資抵達大唐,將會再次催生商業繁榮,那些人還想與朝廷作對,私屯糧食,這就是個笑話,天大的笑話……” 唐儉滔滔不絕,說的唾沫橫飛,仿佛再一次站在了敵國大營里,和敵方首領談判的日子。 “諸位,這就是諸位所說的不配嗎?” “那臣要問了,誰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