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距離出這片戈壁灘還有一百里地,李恪下令,大軍安營扎寨,原地休整,埋鍋做飯。 與此同時,率領各衛的將軍全部抵達李恪的營帳,商議接下來的作戰任務。 李恪見眾人都到了,便開始根據情報,介紹敵人的情況。 “據情報得知,麴文泰死后,他的兒子麴智盛在西突厥人的扶持下,繼承了高昌國新王。” “麴智盛在全國征兵,總計五萬余眾,其中騎兵有一萬,其余的均為步兵。” “此前,在西突厥人出兵兩萬精騎兵,在西突厥人的裹挾下,西域諸國出兵三萬,共計五萬大軍,這五萬大軍,均是騎兵。” “此次,西域諸國再出兩萬騎兵。” “據情報,西突厥還有援軍趕來,至于多少尚不清楚。” “此外,西突厥人撤退后,占領了整個伊吾國,此刻,伊吾國百姓全部成了奴隸軍,為西突厥人使喚,總計四萬余。” “如此一來,咱們就要面對十六萬人馬。” 嘶……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怎么會這么多? 大唐出兵才多少人? 加上一路收編的,也就勉強六萬人馬,而對方是自己差不多三倍。 不過,對方都是一群烏合之眾,也就西突厥和西域聯軍的騎兵有戰斗力。 至于新高昌王組織起來的五萬新兵和伊吾國的奴隸軍,那就是個笑話,一旦大唐擊潰他們得精銳,這些人就會成為敵人的噩夢。 尤其是在糧草方面,十幾萬人,對于糧草的消耗,可不是開玩笑的。 一個小小的高昌國,能供應上這些人的糧草嗎? 就算是整個西域都出手,恐怕也供應不上。 眾人想到這里,又不擔憂了,優勢在我。 李恪繼續道:“如今,這十六萬大軍,全部聚集在伊吾,從南到北擺出了一字長蛇陣,等待著咱們出戈壁灘。” 接著,李恪在地圖上畫了四個圈,以伊吾城為支點,伊吾城前方設置了兩處伏兵,兩處伏兵前方二十里地處,設立了最前哨的大營。 而唐軍最先要面對的便是這處大營,大營里有十萬大軍,一部分是奴隸軍,一部分是高昌王征來的新兵。 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對方打的是什么主意。 想要用這些奴隸和新兵做炮灰,盡可能地消耗大唐的軍力。 在西突厥人想來,唐軍穿越四百里戈壁灘,肯定是人困馬乏,物資緊缺,再遇上十萬炮灰,即便唐軍再厲害,殺光十萬人,也會有損失。 在唐軍最疲憊的時候,埋伏在這十萬炮灰后面的精銳,從兩邊包抄,唐軍必死無疑,就算他們能逃,逃進這片荒無人煙的戈壁灘,就別想活著走出去。 看到這布置,在場的將軍們,面色都不怎么好看,看來,西突厥領軍的將軍,也是一個難纏的人物。 如果按照大唐以往的戰法,此戰恐怕要鎩羽而歸,甚至全部死在這戈壁灘里。 尤其是這次隴右行軍大總管是李靖,李靖的戰法是千里奔襲,壓根就不帶足夠多的糧草,恰好中了敵人的計謀。 只是這次領軍的人是蜀王殿下,敵人恐怕要哭了。 不得不承認,殿下深謀遠慮,在駱駝峰一戰后,便在磧口休整,使勁的弄后勤物資。 在這戈壁灘中,最缺的就是物資和水了,只要唐軍擁有足夠多的物資,直接和對方耗,就能耗死對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