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不需要服役,種田不需要交稅,死了還要朝廷給他們撫恤金。 可他們卻不聽朝廷的命令,只知道他們的頭兒,不知道陛下為何物,在當地欺壓良善,無惡不作。 這就是地方豪強,和土皇帝沒什么區別。 可恨的是,地方的官員,也拿這些豪強沒有何人辦法,倒是上任后,還得先去拜山頭,也就是這些地方豪強。 地方官員為了烏紗帽,根本就不敢和這些豪強硬碰硬,甚至和他們狼狽為奸,壓榨當地的百姓和商人。 尤其在土地和房產這一塊,尤其厲害,據調查發現,某地的豪強一家子擁有五千頃水田,雇傭了一千多人為他們種地。 這些畜生玩意,擁有如此多的良田,竟然還要避稅,將這五千頃良田,掛名在府兵,當地的秀才,或者退休的官員傷殘的士兵名下。 如此也就罷了,他們還經常壟斷當地的各種生意,強買強賣,拒絕打壓外地商人進入當地,阻礙經濟和商業發展。 他們富的流油,吃著山珍海味,穿著綾羅綢緞,享受著奢侈品,奴役著大唐的百姓,卻舍不得拿出一文錢交稅。 這種現象,讓李恪極為吃驚和憤怒,如果照著這樣發展下去,那妥妥的就是大明朝的晚期,朝廷會被窮死。 某個大唐的皇帝,可能也需要一棵歪脖子樹了。 這種事例,不是個別,而是全國各地都有,究其緣由,罪魁禍首便是私軍,只要收繳了私軍,他們就是秋后的螞蚱,蹦跶不起來了。 而地方的官員,也不會懼怕他們,畢竟地方也是有府兵的,府兵是皇帝掌控的軍隊,誰染指,誰就得滅九族。 所以,思來想去,只能以這樣的方式提出來了。 本來還尋不到機會,沒想到漠北的仗已經打完了,那就得重新劃分行政區劃,故而他提出了軍政徹底分離。 在大唐,本來軍政就是分離的,但這個界限很模糊,誰都能指揮一下軍隊,地方勢力更是擁有私軍,甚至一個門派,都擁有私軍,亂的不是一點。 李恪臉上露出了微笑,拱手道:“父皇,那兒臣就當仁不讓了,暫時代領天策上將軍,節制天下兵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