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辰安俯過身子,手指頭在桌上咄咄的叩了叩,看著驚訝的二人,又道: “這是個不成立的偽命題!” “別急,聽我說完!” 柳下陰活生生將到了嘴邊的話給咽了回去,便聽李辰安又道: “老百姓種地,存在兩個巨大的問題!” “首先就是利潤極低導致了他們的收入極少!” “我想你們都知道當下田地畝產多少,麥不過一百五十斤,稻不過二百斤!” “這算是豐年!” “一百五十斤小麥也就十二斗,一斗小麥的價格在三十五文錢左右,一畝地折合成錢就是四百來文。” “稻谷價格也差不多,二百斤稻,也就是十六斗,一畝田產出五百來文錢。” “咱們再來算算成本,以小麥為例,一畝地需要小麥種子就按三十斤算,刨去八十文錢。” “不計人工之成本,再去除稅收……按照寧國開國初年較低的稅收來算。” “一年兩稅,按照田地收益的一成來算,這需要扣除四十文。” “去了一百二十文,咱們不去計算各地方自行攤派的那些稅,一畝地,百姓實得二百八十文。” “咱們就算一戶人家種五十畝田地,年可得銀十四兩……沒算他們自己需要吃需要穿需要購買農具的錢!” “你們算算,扣除了這些,他們還能剩下幾兩?” “我算過,若是沒有病痛,一切平安,大致可剩下四兩銀子!” “這就是一戶人家在最好的情況下一年所得!” “第二個就是不可預測之巨大風險!” “種地,靠天吃飯!” “沒有人敢保證每一年都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一旦遇上災年……田地里的作物產量將驟減,甚至絕收!” “我們就算朝廷的官員英明免去了他們災年的稅賦,他們沒有了收成,就只能吃老本!” “就那么點家底,能吃多久?” “因天災而沒有地種就沒有飯吃,沒有飯吃就種不了地!” “這就是個惡性循環的開始!” “一個百年的朝代,發生這種天災的年逢絕對不會少!” “那怎么辦?人總不能眼睜睜餓死吧?” “于是,老百姓就會將手里的田地賣給當地的士紳豪族去換點銀子來買糧!” “注意,這時候的土地流動,并不一定是士紳豪族動手去巧取豪奪,而是百姓在無奈之下的主動賣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