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之后,國際影后白嫣落宣布息影,退居幕后。 * 蘇迦妮墜崖一個月,重金請來的醫生團隊,用盡最前沿的藥劑和方法來治療,她都沒醒過來。 蘇老堅持給她針灸。 不只遲域,蘇梨素也每天堅持跟蘇迦妮說話。 dbs促醒,藥劑注射。 能做的都做了。 收效為零。 “現有的治療方法沒用,要不試試研究階段的方法?” 醫生們挑了可行性較高的方法,試過后,依然無果。 蘇迦妮墜崖45天。 馮煌煌對遲域說,“有個治療方向,可能對迦妮有用。” “什么方向?” “我們蘇醫大有個學生,可能你聽說過她。應該是在你和迦妮大三那年,她因為抑郁癥走了。很優秀,很可惜的一個醫學生,我們叫她小林。” “她是臨醫專業的,跟迦妮一樣愛笑,每次從解剖樓出來都嘔吐,大家只看到她在勇敢地面對。” “直到她離開人世,我們才知道她在研究抑郁難治的原因,從她尚未成型的論文中看到了她的苦痛掙扎。” “小林提出了假意重生治抑郁的論點。論據不成熟,但是跟迦妮的情況很貼合。” 馮煌煌截取了部分手稿,拍了照片。 一筆一劃。 字跡工整。 “不是矯情,也不是看不看得開。” “糾正認知偏差,識別并轉變消極化思維,往積極方向靠攏,是難的,尤其對被不可控的不良情緒裹挾的抑郁癥患者來說。” “即便看問題的角度變了,心態變了,但問題本身并不會因人的心態改變而發生轉變,它還客觀存在,它還是無法解決。這是抑郁的客觀根源,它還在,低落情緒就還會滋生,病情就會反復。” “困于困境,難以自救,但旁觀旁人的困境,卻能生出千百種解法。因此脫離,是一種解救的辦法。假意重生治抑郁理論,建于此基礎上。” “如果能重生回到自我認為做出錯誤決定的節點,旁觀今天的困境,脫離而出,找回本我,就能打破認知偏差和抑郁之間的惡性循環,達到治愈。” “以己為例,提此理論,如果有天技術成熟,愿做諸位病友找回自己路上的引路npc。” 醫療團隊里的鉆家們紛紛表示荒謬,但真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