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的女兒并非去給凌王當妾,而是被凌王妃選中,去學醫的。 再有被凌王抄家的士族,先有濟州官員聯名的折子,說凌王抄家嚴懲的士族,皆是殘害流民,侵占百姓田地,犯下滔天重罪。 是他們祈求凌王到濟州,為民做主的。并且,凌王在濟州,救上數萬流民。 太子黨在朝堂上咬死,這些折子是凌王逼迫官員發的。 便是濟州這么異口同聲替凌王說話,那別的州城嗎?凌王在四州亂殺之事,可是有實證的。 但很快,新的折子呈上,有確定證據證明,那四州士族買通流寇山匪。 趁凌王不在幽州,去幽州為禍,這些流寇殺人如麻,殘傷小村鎮百姓。 凌王同樣是為民除害,徹查流寇案,才殺了四個州城,跟流寇有勾結的士族。 同樣,還查出有些士族和韃子亦有勾結,這是叛國之罪。 凌王在遠征之前,為防這些罪人向韃子傳遞消息,才殺了這些罪人。 這前前后后近百道折子,對幽州之事的說法,卻是前后不一,差別極大。 太子黨堅稱后面這些折子,是被凌王威脅,不得不發的。 從沒聽說過哪個貴女,愿意去跟一個農女學醫的。還是去幽州邊城,這不是笑話嗎? 明顯就是凌王好色成性,威脅她們,卻又為了保全名聲,才有此說法。 皇上像看戲一樣,看著朝堂上吵成一鍋粥,同時民間百姓的議論就更夸張了。 但很奇怪的,百姓竟然都信了后者,因為他們確實知道士族是怎么壓迫百姓的。 凌王殺士族,殺再多也不是罪?。∩踔劣腥嗽谒较陆袊?,凌王殺的太少了。 并且,也不應該只殺幽州附近的州城,應該全國推廣,凡是侵占百姓田地,殘害良民的士族,都應該像凌王這樣處置! 如此一來,北方的形勢就越發情況不明,只能等欽差調查回來之后再論。 太子催陳星耀趕緊出發,陳國公卻說要等消息多一些,情勢明朗一些的時候再出發。 陳國公是怕,去太早凌墨蕭還沒有遠征,萬一遇上起沖突,陳星耀吃虧的可能性極大。 從傳回的消息上看,不管真相如何,凌王嗜殺都是真的。 他在等凌王遠征的消息傳來,確定幽州只剩下凌王妃,陳星耀再趕去調查。 其實事情到了這里,已經是一個平衡的局面,太子想靠這事拉凌王下馬的機會很少。 但凌王就算打敗韃子,羸了一場漂亮的勝仗,此事也會影響他的戰功。 他想借這場勝仗回長安,和太子一較高下,也是不可能的。 但很快,一個新的消息,爆炸性的消息傳到長安,給本就像熱鍋滾油一樣的長安城,投入一個炮仗,炸得無數人險些喪命。 這幽州要遠征北疆,大夏邊關自然要全面戒備,查找探子,截獲韃子的情報。 不久前玉門關外,截獲一支意圖混進大夏的韃子商隊,從中搜到多封密信。 其中一封讓守城將領嚇得汗流浹背,連夜快馬加鞭將這封密信送到皇上案前。 這是一封韃子主將,向大夏一個人,討要戰利品的信。 信中說道,他和此人早有交易,早在數年前,凌王在西域大敗那一仗,便是此人通報消息。 讓凌王孤軍被圍,差點身死,僥幸活了下來,但全軍覆沒,凌王癱瘓,命懸一線…… 這一戰讓大夏元氣大傷,戰神凌王成了廢物,大夏邊關自從屢屢受韃子侵犯。 之前,所有人都在罵凌王,把這筆賬算到凌王頭上。 凌王被趕出長安,去封地等死。 誰也沒想到,這一戰竟然有奸細! 信上所說,這應該是奸細第一次向韃子通報消息,再之后,凌王妃去幽州時,路遇韃子埋伏。 也是此人通報消息,然后東宮賀禮案,同樣是此人將消息傳給韃子。 韃子寫這封密信的主要目的,是向此人討要說好的利益并加以威脅。 因為他們搶的賀禮并不多,這個長冬北疆多地發生白災。 凍死羊牛無數,所以他要此人趕緊給他們送一批物資,否則就將這些事情公布。 皇上并沒有在朝堂上將這封密信公布,只叫太子和陳國公,還有幾個重臣,商議此事。 因為,這個跟韃子往來密切,通傳消息,賣國之人,就是廢后。 這一刻,太子只覺腦子發懵,全身發軟,癱跪在地上,甚至控制不住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