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仁宗年間那會兒,泥沽海口是黃河的入海口。
其海口河道足有五百余米寬,深二十多米。
隨著黃河改道,泥沽海口再也不復當年,但靠著曾經的輝煌,海口附近吸引了一大批漁民落戶,形成數個村落,足有數千人。
海口漁獲豐富,不需要冒著生命危險跑太遠打漁,只需在入海口附近海域撒撒網,都能讓一家老小吃上飯。
金人南下后,海口各個村子不少百姓逃難去了。
但依舊有一小撮人留守。
不是他們不想逃,而是家中沒一點存糧,一天沒有漁獲,全家都得餓肚子。
與其逃亡路上餓死,不如留下來。
就算金人打來了,也不一定會把他們全殺光。
轟隆隆!
數百騎兵奔馳而來,后方是新降的一萬二千宋軍和民夫。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嚇壞了海口附近的村民。
一個老頭被村民推選出來,戰戰兢兢的走來,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軍爺是哪一路的將士?”
劉锜答道:“某家乃是青州軍,你等不需擔心。”
“既是青州軍,小老兒自然不擔心。”
老頭臉上堆起笑容,滿口奉承。
事實上,他壓根不只曉得青州軍是甚,對劉锜的話,也是一個字都不信。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個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環顧一圈,劉锜問道:“碼頭何在?”
老頭如實答道:“在東南處,約莫一里地。”
劉锜吩咐道:“帶俺去看看。”
聞言,老頭心頭叫苦,又不敢拒絕,只得領著劉锜等人前往碼頭。
看著碼頭,劉锜當即皺起眉頭。
這碼頭簡陋的不像樣,只有不到三米長,鋪設一層薄木板,踩在上面咯吱作響,似乎隨時都會斷裂。
屆時糧草輜重運到,卸貨也不方便。
必須要重建。
念及此處,劉锜從腰間荷包中掏出一把銅錢扔過去:“賞你的,回去告知村民,有會木匠活計的,可來做工,一天二十文工錢。”
“多謝軍爺賞賜!”
老頭滿臉驚喜的接過銅錢,心中沒了恐懼。
回去之后,劉锜立刻下令士兵寨營,并且指揮民夫擴建碼頭。
短短兩日時間,碼頭就一萬余士兵和民夫的努力下,煥然一新。
甚至就連村子通往碼頭的小土小道,都連帶著整修了一遍,拓寬了數倍,也更加平整。
四月二十五。
清晨的海口格外喧鬧,不少百姓涌上碼頭,口中嘖嘖稱奇。
“這船恁的大。”
“嘶!怕不是有三四十丈長了。”
“若乘此船出海,就是巨鯨也捕得。”
“俺活了這般大,還是頭一回兒見著。”
只見遠方海面之上,一支艦隊正疾馳而來。
其中一艘尤其引人矚目,比三艘護衛艦幾乎大上數倍。
在這個貨船普遍只有三四十米的時代,神舟戰艦無疑是震撼的。
當初開往高麗之時,引得高麗國民爭相圍觀,驚嘆不止。
山東水師的這艘神舟經過改造后,擯棄了許多華而不實的裝飾,增添了更多軍事設備,少了一些雍容華貴,多了幾分霸氣。
“都散開!”
就在這時,劉锜率兵走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