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inf
趙富金也知道這會兒不是親昵的地方,溫存了片刻后,便脫離了韓楨的懷抱,乖巧道“后方還有一眾文武百官,妾身先與妹妹們上車。”
“嗯。”
韓楨點點頭。
待眾女上了馬車,劉宓率領一眾官員,從另一艘寶船走下。
“見過陛下!”
眾人躬身作揖,齊齊高呼,心中無比亢奮。
韓楨登基稱帝,他們這些人可都是從龍之功,地位也將水漲船高。
“不必多禮。”
韓楨雙手需抬,輕笑道“諸位愛卿一路舟車勞頓,辛苦了。”
“多謝陛下關心,微臣不辛苦。”
君臣寒暄了兩句后,劉宓匯報道“陛下,此行除農學院之外,內閣、四部、四院一應官員補官盡皆前來。”
韓楨吩咐道“各部院留下幾名官員與補官,負責本部院公務文檔卸運。”
整個朝廷搬遷而來,可不僅僅是官員與補官,還有各部門的文檔,這些乃是重中之重。
比如商務院下轄的銀行,僅是存取賬目備份,都足足裝了一船,更別提還有金銀銅錢等。
好在五丈河的碼頭足夠大,否則卸一天都卸不完。
一輛輛馬車從碼頭進入城中,山東來的這些官員,暫且都被安置在城中的幾處館驛之中。
作為京師,館驛自然不會少。
東京城一共有五個館驛,其中最大的乃是都亭驛,位于內城御街之西的光化坊,先前用于負責接待遼國使節。
其內奢華無比,有客房五百二十五間。
此外,還有都亭西驛、同文館等館驛,負責接待西夏、高麗、大理以及西域小國的使節。
這些館驛的房間加起來足有一千余間,完全夠安置山東來的官員。
劉宓等官員確實累,但精神卻格外亢奮,入駐館驛后,根本閑不住,喝了杯茶,稍作歇息后,便開始緊鑼密鼓的安置各自的部門。
在他們來之前,韓楨已經將各部門公廨劃分好了。
樞密院劃給軍部,政事堂改為內閣,其他的戶部、吏部、刑部、禮部照舊。
趙宋二府三司的公廨,并不在皇城之內,而是在宣德門外兩側。
此舉也算是開創了一個先例,后世的元明清紛紛效仿。
都亭驛。
西北角的一處院落中,趙鼎與徐存、劉勉之三人相對而坐,侃侃而談。
在得知山東官員抵京后,趙鼎第一時間前來拜訪。
并非是急著趨炎附勢,而是拜訪好友。
趙鼎是洛學傳人,這也是他為官入仕這些年,一直被打壓的原因。
而徐存與劉勉之乃楊時高徒,三人先前在京中求學之時,早已相識。
一番論道后,趙鼎滿臉敬佩道“多年不見,誠叟兄的學問愈發精進了,已然登堂入室。倒是我這些年在宦海沉浮,蠅營狗茍,學問一直停滯不前。”
徐存搖頭道“元鎮兄何必妄自菲薄,我之學問,還需與時事相結合,互相印證,否則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經不起推敲。”
此時的徐存,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旅途后,又入仕途歷練,漸漸窺得心學之奧妙。
已經隱隱有了王陽明知行合一的雛形。
“此言大善!”
趙鼎拍手叫好。
又聊了幾句,趙鼎起身道“兩位兄長舟車勞頓,我也還有公務在身,就不打擾了。往后得了閑,再行相聚論道。”
“元鎮且等一等。”
徐存叫住他,問道“吾與致中兄掌教育院,此番來京后,陛下必定會重整國子監,不知元鎮兄在國子監可有相熟的好友?”
趙鼎沉吟片刻,推薦了一個人“國子監監丞宇文時中可堪一用。”
聽到這個姓氏,劉勉之好奇道“此人與宇文虛中是何關系?”
“其弟。”
趙鼎答道。
聞言,徐存與劉勉之面露恍然。
送走趙鼎后,兩人也趕往國子監。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