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黃裳只得躬身應(yīng)下。
韓楨冷笑道:“這些年,趙宋皇帝對佛道等宗教太過友好了。這些僧道不事生產(chǎn),只需念念經(jīng)修修道,就能坐擁大量財富和田地,你覺得對辛苦勞作的百姓來說,公平么?”
黃裳深以為然地附和道:“不公平!”
韓楨繼續(xù)說道:“既是方外之人,就該清心寡欲。此外,近三年內(nèi),不許發(fā)放任何度牒與建廟觀許可。”
黃裳點頭道:“微臣明白了。”
“回去寫一份詳細章程呈上來,去罷。”韓楨擺擺手。
黃裳離去后,韓楨又招來殿外的老九問道:“夫人與百官們到哪了?”
老九答道:“已到東平府,最多三五日便可抵達汴京。”
“嗯。”
韓楨點點頭。
老九稟報道:“陛下,昨夜末將已將樊樓提供的幾名皇城司主事控制起來,共計六人,該如何處置?”
韓楨問道:“現(xiàn)在何處?”
老九答道:“末將將他們暫時羈押在李邦彥的府邸之中。”
皇城司這個機構(gòu),天然就是與官員、軍隊處于對立面,比之督察院還要極端。
趙匡胤最初建立的孩兒軍與皇城司,主要就是為了探查軍中情狀,預(yù)防陰謀擾亂。
他自己就是通過兵變上位,所以對此事格外忌憚。
而監(jiān)察朝中文官,只是附帶的而已。
韓楨吩咐道:“帶進宮來,莫要張揚。”
“是!”
老九轉(zhuǎn)身離去。
小半個時辰后。
六個年齡與職業(yè)各異的人,被帶入垂拱殿之中。
“小民拜見陛下!”
六人神色忐忑,躬身一拜。
韓楨懶得廢話,開門見山地問道:“汝等麾下皇城司探子各有多少?”
“這……”
六人心頭驚駭,對視一眼后,一名小販打扮的中年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答道:“回陛下,如今只剩下一百八十四人。”
一百八十四人?
這也太少了。
韓楨微微皺起眉頭:“平日里職責(zé)是何?”
中年人如實答道:“我等隸屬于冰井務(wù),平日負責(zé)伺察京師民心,坊間謠言等。”
“冰井務(wù)?”
韓楨一愣。
見狀,其中一名青年趕忙解釋道:“陛下,趙宋皇城司分為兩院,一院為探事司,主要對外,負責(zé)刺探他國情報。另一院則是冰井務(wù),對外稱掌皇宮采冰、藏冰之事,實則還兼任監(jiān)察各地百姓與文武百官。”
這廝倒也機靈。
韓楨似笑非笑道:“你對皇城司很熟悉?”
青年恭敬的答道:“不敢隱瞞陛下,小民祖上五代都是皇城司探子。”
韓楨吩咐道:“詳細說說。”
“皇城司起初很受重視,到了神宗年間便開始漸漸式微,趙佶繼位后,大肆任用宦官內(nèi)侍為主官,導(dǎo)致皇城司徹底糜爛。那些個內(nèi)侍太監(jiān),不通密探之事,只知撈錢,一邊遣散探子,一邊又對上謊報擴招密探,明目張膽的吃空餉。”
青年頓了頓,繼續(xù)說道:“而今,探事司只有不到三百人,冰井務(wù)更是只剩下汴京樊樓還在正常運轉(zhuǎn),若非田媽媽有些手段,讓那主事太監(jiān)不敢太過放肆,只怕樊樓的探子也活不下去了。”
聞言,韓楨問道:“你等的上官是誰?”
青年答道:“馬校,此人據(jù)說是大太監(jiān)李彥的干兒子。”
“他現(xiàn)在何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