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039【要打仗了?】-《大宋潑皮》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時間匆匆而過,一晃步入了十月。

    十月初二。

    北方的百姓開始準備秋收。

    雖然齊國早在夏收之前,就在全境推行了攤丁入畝,并免除了諸多苛捐雜稅,可百姓們手中依舊沒有閑錢。

    夏收的糧食除了交稅之外,剩余的得留著,用以過冬和作為來年的種子。

    古時種地,種子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一畝地,往往需要一到兩斗的種子。

    而秋收的糧食,一部分要作為儲備糧,留待到夏收之前吃,另一部分才是可支配的錢財。

    北方畢竟不如南方,按照人均二十畝地來算,哪怕掌握了輪種法,秋收也只有一茬大豆或高梁,最多收個三四石而已。

    按照如今的糧價,折算下來一石不過才一貫多錢。

    扣除來年的種子和儲備糧,以及農具損耗等成本,最終能有兩貫錢落在百姓手中。

    注意,以上還是一整年風調雨順的情況。

    一旦遇到天災兵禍,別說兩貫余錢了,能保證有口飯吃就不錯了。

    這還是齊國治下,推行攤丁入畝以及輕徭薄賦后的百姓收入。

    可想而知,在此之前趙宋治下的山東、河北等地百姓過的有多凄慘。

    趙宋是富庶的,東京城是繁華的,但這些跟底層的貧苦百姓,沒有一毛錢關系。

    舉一國之力,供養一城,焉能不繁華?

    【老小豐年來就南,南人豐年無自食。】

    這可不是韓楨說的,而是出自王安石的《河北民》一詩。

    隨著秋收將至,最忙的并非是各地官吏,而是督察處。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就是督察處官員沖業績的好時機。

    督察處官員想升官,就必須抓貪官,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這條規定一出,就注定了督察處與其他官員處在對立面,且沒有任何調和的可能。

    這位同僚,借你腦袋一用!

    正因如此,文武百官偷偷給督察處的官員,取了個外號。

    瘋狗!

    逮誰咬誰。

    所有人都知道,督察處是官家手中的一把劍,用來制衡他們,但卻沒人敢心懷怨望。

    懼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官家也確實在從其他方面給他們補償。

    除開俸祿之外,年底分紅也能讓他們過得滋潤。

    陳福是真定府西曹古鋪的農戶。

    此地因與金國的蔚州接壤,飽受戰亂,所以百姓并不多,只有不到一百戶。

    人雖少,可農戶卻沒幾畝地。

    地呢?

    都被西城所弄走了。

    西城所全稱是城西括田所,乃大太監楊戩設立,專門抄沒沒有田契的田產。

    聽上去似乎很合理,實則河北飽受戰亂和黃河水患,許多百姓的土地是輾轉轉讓,或為開墾荒地而來,哪里能拿得出田契,等同于明搶。

    起初楊戩在時,吃相還沒那么難看,收歸的田產,繼續由百姓耕種,所得收入與百姓五五分,等于將大批百姓變成了佃戶,但好歹還能落得五成,勉強餓不死。

    后來等到李彥上位,接手西城所,就開始肆無忌憚的斂財了,不止是百姓,就連許多大小地主的田產都被抄沒。

    而西城所,只是宋徽宗趙佶用來斂財的其中一個機構而已,類似這樣的機構,大大小小足有十幾個。

    比如造作局、應奉局、人船所、行幸局……

    應奉局由朱勔負責,在南方征收金銀綱、花石綱。

    造作局由童貫負責,主要制作牙、角、犀、玉、金、銀、竹、藤、裝畫、雕刻、織繡等工藝品,所需的各種材料都直接攤派給當地民戶,強迫民戶供應。

    應奉局其實倒還好,主要坑害的地主富商,士紳門閥,而其他機構,禍害的則是底層百姓。

    自韓楨打進東京城后,吳敏、趙鼎、何栗等人第一時間聯名上書,請求廢除這些機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兰县| 德清县| 冀州市| 留坝县| 互助| 曲阳县| 龙井市| 沁阳市| 进贤县| 子洲县| 道真| 宁武县| 威海市| 北宁市| 崇州市| 马公市| 邵武市| 镇宁| 南阳市| 报价| 静海县| 武山县| 珠海市| 隆尧县| 贵溪市| 漯河市| 吴旗县| 宝坻区| 东乌珠穆沁旗| 朝阳县| 绵阳市| 永寿县| 房山区| 鸡西市| 四会市| 托克托县| 浪卡子县| 修武县| 禹城市| 北川| 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