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4煩躁的水師-《隆萬盛世》
第(1/3)頁
莽應龍坐在自己王宮大殿的王座上,在他面前擺著一副巨大的簡繪地圖,非常粗糙,只是勾勒出山川和河流,剩下就只有幾個城市的大概位置。
若是交到大明這邊,怕是多半認不出是個什么東西。
因為,上面記錄地名和山河名稱都是用的緬文,大明官員就算拿到也都是看不懂上面的文字。
緬語是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中最大的語言,也是漢藏語系中分布最南的語言,使用區域分布于中南半島西部,,以伊洛瓦底江流域為中心,遍及緬甸14個省邦,是緬甸各族人民的共同語。
從歷史上講,緬族的最早源頭來自于新石器時代的西羌,文化類型上屬于黃河中、上游流域的馬家窯文化,與華夏族的文化源頭仰韶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而血緣上與緬族起源直接相關的,則是西漢時期活躍于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四川盆地一帶的原始藏緬語部落牦牛羌。
3000~4000年前,牦牛羌的先民沿著丁字形“民族走廊”從黃土高原南下后,在川西、滇北一帶繼續發展,分化出包括緬人先民白狼羌在內的越嶲種等諸多部族。
公元7~9世紀,先緬人在南詔作短暫停留后再次南遷,進入今緬甸境內。
他們以緬甸中部的叫棲地區為中心建村立寨,逐步發展壯大,最后終于在1044年打敗本地的孟族,建立起了有史料記載以來的第一個緬人王朝——蒲甘王朝。
從此,緬族雄據緬甸,成為緬甸境內最為強大的民族。
雖然同根同源,但是緬族人也在脫離漢藏文化圈后,發展出自己的文明。
成化五年,雲南緬甸宣慰使司宣慰使卜剌浪,遣陶孟剌牙等來朝,貢金銀器皿象牙等物,賜宴及襲衣彩叚等物有差,仍命剌牙等賫敕並文錦紵絲紗羅等物歸賜卜剌浪及其妻。
按制度,朝廷制作了勅文讓使者歸諭土司,而漢語勅文由四夷譯館緬甸館制作譯文附于勅文后。
然而有趣的是,這篇譯文竟然全文為使用緬文字母拼寫的音譯,并非正確的緬語翻譯。
也就是說,緬語敕文使用的是緬文字母拼寫而非緬文。
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史書上并未記載,但是也不過就是兩種可能。
一個很可能的原因是當時緬甸譯館的緬語水平可能比較有限,僅限于《緬甸譯語》中有限的詞匯對譯,無法完成全文翻譯。
另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或許是緬甸宣慰轄地緬人、撣人、漢人混雜,語言使用的情況比較復雜,宣慰本人或其使臣并不一定就使用緬語。
但不管那種結果,其實都或多或少顯示出大明對緬甸了解其實有限,否則很難解釋在朝廷官方文書里不使用緬文而是用緬文字母拼寫。
也正是因大明對緬甸不夠上心,所以才導致了今日緬甸局勢的失控。
莽應龍在王座上思考良久,終于還是下定決心,按照最初的計劃進行下去,也就是先取木邦,再下孟養。
不拿下木邦,他始終還是不能安心,擔心他在和大明交戰的時候,木邦選擇支持大明的話,就會從他側后方對他的大軍構成威脅。
徹底征服木邦,陳兵孟養城下,即便大明有了反應,戰事也只會控制在孟養,而不會威脅到他的統治核心區域。
“來人。”
打定主意,莽應龍也不再耽擱時間,打算盡快結束對木邦的戰事,好早些開始對孟養,甚至是大明的軍事準備。
當手下進來后,莽應龍從懷里摸出一塊象牙雕刻的牌子,遞了出去。
“馬上去命令罕虔和景宗真,讓他們帶兵從東西兩路進攻木邦.”
在莽應龍忙于調兵,指揮對木邦戰斗的時候,俞大猷的船隊也已經走過大半的航程,距離呂宋不過數日光景。
成天面對茫茫大海,即便是水師官兵這種已經習慣這樣生活的人來說,也是無趣的很。
因為雖然水師官兵也是長期漂泊在大海之上,但平時船隊巡視海疆也多是靠近大陸航行,幾乎從未出過如此遠海。
用后世的話來說,如果不考慮鄭和船隊下西洋的話,大明的水師其實只能是一支褐水海軍,綠水海軍都算不上。
后世對海軍的作戰類型用海洋地理學進行區分,通常是細分為:內河海軍、褐水海軍、綠水海軍和藍水海軍四種類型,其中后三種類型的海軍是現代海軍的主體。
在最靠近陸地約200海里以內的海域,由于海水中混雜了泥土而呈現黃褐色,被國際海洋界冠以“黃水”或“褐水”的俗稱。
從褐水區域的終點延伸至數百海里以上的區域,海水較“褐水”純凈,而被定義為“綠水”。
“褐水海軍”和“綠水海軍”是指以主要在“褐水”和“綠水”等靠近海岸的大陸架海域活動、依靠大陸基地支持的海軍力量,主要任務是保衛本國海岸線安全,因此又被稱為“沿岸防御型海軍”和“近海防御型海軍”,“褐水海軍”和“綠水海軍”裝備以陸基武器和輕型艦船為主。
綠水區域以外的深海區域,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專屬經濟區和毗連區,海水相對“褐水”和“綠水”較純凈,受陸地雜質影響少,海水基本呈藍色或藍黑色,因此被稱為“藍水”。
以藍水海域為戰略重點的國家海軍力量是“藍水海軍”,藍水海軍的主要任務是保護本國的海洋權益和海洋安全,與威脅本國海洋安全的敵對勢力在外海較獨立地完成作戰任務。
藍水海軍具有兵力投送的性質,可全球部署,規模龐大,自給能力較強,裝備以大型水面艦艇為主,一般都擁有可實施水面、水下、空中立體火力打擊和兵力投送能力的航母艦艇編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绍兴市|
开封市|
黄石市|
道孚县|
衡南县|
光山县|
建昌县|
玛沁县|
湘潭市|
孝感市|
长海县|
潼南县|
芜湖县|
肥乡县|
贞丰县|
禹城市|
黑山县|
德保县|
五寨县|
达日县|
丹东市|
北宁市|
渑池县|
兰州市|
商河县|
灵石县|
北票市|
夏津县|
邛崃市|
喀喇|
茂名市|
那曲县|
共和县|
迁西县|
德惠市|
通州区|
时尚|
卢龙县|
昭苏县|
叙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