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章臺宮,大殿內(nèi)。 嬴政望著臺下的王綰和李斯,笑道:“六國雖然一統(tǒng),可接下來的事務(wù)繁多,還需要眾卿好生張羅。” 王綰笑道:“大王可折煞我等,為君王分憂本就是臣子的職責(zé),請大王下令。” 嬴政點點頭,頓了頓,繼續(xù)道:“六國一統(tǒng),可這制度繁雜,雖有詔書下達(dá),可終究不夠正式,得先統(tǒng)一法度,將我大秦的律法,下發(fā)到各個郡縣,有違反法度者,必究其罪。” 子嬰記得,大秦的律法和舊制改革,后續(xù)的漢代可是直接沿用的。 并也依舊強(qiáng)盛,大漢持續(xù)了四百年,這一套律法制度功不可沒。 可見,這一套的法則制度,在此刻毫無問題,子嬰也并未發(fā)言。 “當(dāng)然,還需要統(tǒng)一度量衡,文字、貨幣及車軌,這些文書,還請兩位好生替我擬定出來。” “諾!”兩人連忙應(yīng)聲。 李四心中激動,自己身為廷尉,可也和丞相一起參與這國法制度的修訂,可見,大王對自己的器重。 子嬰想了下,便開口道:“大父,眼下六國一統(tǒng),可各地郡縣治理,教化百姓等,還需大量的人才,可否摒棄門楣,破格提拔一批青年才俊,好為我大秦效力?” 聽了子嬰的話,嬴政略一思索,便點頭道:“這個不錯,我大秦用人,向來不拘一格,你等把這一條也記下。” 提拔才俊,這是子嬰早就想好了的。 要知道,漢初的幾位才俊,眼下可大多還未嶄露頭角,子嬰已得了項羽和韓信,可這并不足夠。 細(xì)數(shù)了下漢初的幾位功臣,子嬰覺得,李斯很像蕭何,負(fù)責(zé)掌控大局,替軍隊謀劃后勤。 而王綰則像陳平,善外交,懂人情世故,是使用離間計的高手。 蕭何和陳平,是子嬰人才榜上,點名想要的。 等大父把這些制度落實下去,子嬰便可有了這等借口,去尋求自己想要的人才。 見子嬰提了這般好的意見,嬴政問道:“你再想想,還有其他想說的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