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肅說完,看也不看那艘仍在沖鋒的敵船一眼,頭也不回的進了船艙。 所謂“將為兵之膽”。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將領的英勇,往往能夠激起麾下士卒的血勇,以起到決定戰局的作用。 這個時代歐洲艦隊的海戰,與陸地上的冷兵器作戰其實也沒有太大區別。在火炮還未普及時,海上作戰,依靠的仍舊是接舷砍殺,血勇仍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便如同昔年張定邊強突老朱旗艦,便險些改變了那場決定大明奠基之戰的“鄱陽湖水戰”的結果。若非當時,老朱的戰船因為轉舵太急、船只擱淺而無法后退;若是當時,常遇春沒有射中張定邊的手臂,讓張定邊成功攻上了朱元璋的旗艦……華夏的歷史,說不定便真會因為張定邊的血勇而改變。 而此時的那艘西方戰船,無疑就被激起了血勇。只見它奮勇向前,艦炮的彈藥雖然擦過了它的船帆,船首的十字雕塑也燃起了熊熊大火……但他卻依然沒有退卻,甲板上的士兵高聲吶喊著,他們不斷揮刀,割破纏在船身船槳上的漁網,一面操縱著船只向前。 受其激勵,本已亂成一團的西夷船隊,也被激起勇氣,開始重整旗鼓,朝著明軍的艦隊發起了無畏的沖鋒。若他們能突上明軍旗艦左近,斬殺朱肅,那么,這場海戰勝負的天平,或許真會顛倒。 可惜,他們不是張定邊。此時的大明艦隊,也遠非當年,在鄱陽湖倉促應戰陳友諒的老朱可比…… “殿下有令!生俘敵船!” “殿下有令!生俘敵船!” 朱肅的命令,被一層層的傳遞了下去,瞭望臺上的旗兵令旗展動,兩艘本來橫置的大明福船,開始慢慢調轉船頭。 鐵鉉看著福船將船首撞角對準了那艘為首的西夷戰船,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向船首剛剛下達將令的李景隆進言道:“李都督,敵船猛進高歌,銳意正盛。此時與其接舷,乃直面敵軍之長,智者不取也。” “何不暫避鋒芒,待其三鼓氣竭之后,再去接戰?也好教我等大明將士少些死傷。” “一場意料之外的海難,走到這里的我大明將士著實太少,各個都金貴的緊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