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 想起朱肅的難纏,朱標也沉默了。 外人或許不知,但身為朱肅兄長,朱標對朱肅的疲懶德性,實在是再清楚不過了。 往日里趕鴨子上架,他倒也能專心做事。但讓他“開始”去做事,卻實在是最難的。 尤其是這廝這幾年居于京中,久不任事,更是懶散。連國子監(jiān)、寶源局、海事局等諸多差使也都不理會了,每日里不是在家中閑適度日,就是去碧峰山下的皇莊里避暑,要么,就是與一二好友往勾欄聽書聽曲,便是老朱或是朱標,等閑也尋不著他。 而且他今日剛喜得貴子,要他遠赴安南……著實有些不近人情。 “呃,五弟,五弟他素來忠孝,若是父皇有命,五弟必然不會拒絕……”朱標眨了眨眼,試探性的看向了上首的老朱。 老朱聞言臉一僵,一甩袍袖道:“讓咱去?咱可不干。” “人媳婦剛生了兒子,咱這個當?shù)木妥屗角Ю镏馊ィ繑鄾]有這個道理。” “老大,這事既然是你建議的,那就你去勸你弟弟。” “能勸得動,就讓他去,別把咱算進去,咱不管。” 說著,招呼眾臣退下,自己也自顧自的離開了謹身殿,留下朱標一人在風中凌亂,一群大臣們在殿里大眼瞪小眼。 “太子殿下,這……”道同有些摸不透老朱的意思。 朱標苦笑,擺了擺手。父皇的深意他其實明白,五弟如今賦閑在家,追究原因,其實也和朝中官員們隱隱流露出的,對這位周王殿下的排斥氛圍有關。 五弟太能干了,對于朝政,他的影響力已經(jīng)超過了有史以來的任何一位親王,滲透到了朝中甚至民間的方方面面: 論政務,他以身為餌,斗倒了胡惟庸,瓦解了淮西官員一脈;暗中推動稅務司的成立,使得元末遺臣組成的清流官員已步了淮西官員后塵,土崩瓦解;創(chuàng)立新學,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儒學泰斗,還掛職國子監(jiān)祭酒,門生故吏遍于天下,可以說,再過十多年,待他的學生們資歷長成,朝中大員們十之**將皆出自于這位五弟麾下。 論武功……那就更為可怕了,十五歲坐鎮(zhèn)蘇州,挫敗張士誠余孽陰謀;深入遼東,于薊鎮(zhèn)一戰(zhàn)中大放異彩,擊破大明在北方的心腹大患納哈出部;遠赴倭國,助倭國國主擊敗幕府亂臣足利氏,促使倭國“自愿”內(nèi)附大明;一力組建水師,成功發(fā)現(xiàn)鳳鳴洲,為華夏帶來源源不斷的金銀與新型物種,還有一大片可供華夏子孫繁衍生息的新大陸…… 至于收服琉球,擴展大明海疆;揚威天竺,將大明租界拓展到極西之地;襄助燕王,擊敗不可一世的帖木兒帝國……這樁樁件件,更是不勝枚舉,每一個單拎出來,都是足夠嚇死人的程度。 至于其他,則要更加了不得:他賺錢的手段出神入化,被商人們視為財神化身,對他的一言一行盡皆奉若圭臬; 他力主推廣的玉米等新作物產(chǎn)量驚人,改善了無數(shù)農(nóng)民的生活,被農(nóng)民們立生祠,奉為農(nóng)神崇拜; 他發(fā)明的急救法在軍中大放異彩,使得無數(shù)將士免去了死亡之厄,無數(shù)將士人家對他感恩戴德,使得他在軍中的威望更加高漲; 他發(fā)明的水泥、紡織機等徹底顛覆了大明工匠的視野,匠人們將他視如匠神; 他吟的詩…… 這樁樁件件,使得周王朱肅的名聲威望,遠遠勝過了在京中兢兢業(yè)業(yè),處置一應國事的太子朱標。若不是太子與周王一向兄友弟恭,且周王每每回京之時,皆會主動放棄一切權力,并多次公開表示只愿做一閑王……那些心系太子的朝官們,早就不顧一切勸諫他這個太子,對五弟出手了。 但即便如此,朝中也多有官吏,覺得自己以后繼位會壓制不住五弟的。五弟威望太重,功勞太多,就如剛才,想來也有不少人想到,五弟會是除開宋師以外的最佳人選,但卻沒有人主動出列推舉五弟……便是因為這些內(nèi)閣閣臣們,沒有一個希望五弟繼續(xù)立功的。 而父皇讓自己去勸五弟,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向朝臣們昭示,朱家兄弟仍舊兄友弟恭,或許還有另一層意思,畢竟若是由自己推舉,五弟即便攻成,自己也有一層識人有明的功勞。 但……朱標頭疼的揉了揉眉心。五弟聰慧如斯,自己能看出朝臣們的忌憚,他如何會看不出來?他這些日子里擱置職務,虛度光陰,必然也有鐵了心思要邊緣化自己的心思。 他們朱家兄弟這一點,都與老朱有所相似,那便是一旦鐵了心思,那必然九牛不回……如今他還新得了兒子,還有了正兒八經(jīng)的借口。 自己哪那么容易,能說得動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