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駱聽夏面露不屑之色,道:“晉王殿下說的有理,東瀛忍者所習,不過就是斥候之術,揉雜了一些民間幻術和道家遁術的技巧法門。 便是在東瀛那一隅島國,諸侯爭霸之中,靠的也依舊是軍隊,忍者是起不了大作用的。” 趙瑗道:“可是他們在大理寺門前,輕易就能脫身……” 趙璩道:“官家啊,那大理寺中不過是些差役捕快,站班坐衙的差官而已。就連緝兇捕盜這種事,都輪不到他們出手,你說他們能有幾分戰力?” 趙璩轉向駱聽夏道:“小駱,你來說說,如果是你,可否從大理寺前從容脫身?” 小夏道:“臨安的屋舍建造密集,除了御街之外,其他道路又大多狹窄曲折。 如果只是大理寺的一群普通差役追趕,奴婢想脫身的話,易如反掌。” 趙璩拍手笑道:“這就是了。” 他和趙瑗都是皇子,從小沒有接觸過這種江湖人物。 在他們的想象之中,難免就把忍者想象成了唐傳奇中那些高來高去、無所不能的空空兒、精精兒、紅線女一類的玄之又玄的江湖中人。 不過他之前把這個擔心和楊沅說起時,已經被楊沅幫他剖析明白。 趙璩便道:“至于說香積寺一案,官家覺得,如果刺客當時手中沒有‘神火飛鴉’的話,他們還能突破御前侍衛,傷害到先帝嗎?” “‘神火飛鴉’……” 想起“神火飛鴉”那肆虐的威力,趙璩不禁倏然變色。 趙瑗道:“當初軍中反映,‘神火飛鴉’制造艱難,保管不易,用時多有局限,時時還會誤傷自己。 先帝去軍中測試此物時,我就陪在先帝身邊,是見過它這些弊端的。沒想到如果用之得法,它竟有這般威力。” 趙璩想起楊沅勸誡他的話,就對趙瑗進言道:“官家,我們棄而不用的東西,那東瀛忍者卻是視作瑰寶呢。 尤其是皇城司從秦檜車廂中得到的那筒‘神火飛鴉’,它的制造尤其精密,竹筒關鍵處還加了鐵箍,使它更加穩固、更能及遠,威力也更大。 我在想,如果朝廷叫匠人們繼續研發,以財帛和官職作為獎勵。假以時日,它未必就不能成為我大宋軍中利器。 試想,如果有那更能及遠,更加精準,而且對保管和使用沒有那么多局限的火器,那它用于戰場對付金人的鐵騎時,會如何? 官家,弓弩尚且需要不斷的改進完善,人才尚且需要不斷的磨礪進步,為何獨對這火器如此苛刻?就想著它甫一研發,就必須十全十美? 縱然它現在弊端多多,尚還不宜裝備于軍中,那么不裝備也就是了,卻不應該因此廢棄繼續研發改進的機會啊。” 趙瑗思忖片刻,點了點頭,揚聲道:“來人!” 原普安郡王府的管事太監,如今的內廷大珰何立新立即應聲上前,欠身聽命。 趙瑗道:“傳旨,將當初研發出‘神火飛鴉’的匠人,提擢為軍器監錄事,賞錢百緡,緞十匹。以后遂成定例,軍器研發有所成就者,俱都照此辦理。” 雖然軍器監錄事只是“從九品下”的小官兒,可那也是官。 軍器研發一旦有了成果,就可以從“工”變成“官”。 可以想見,這個消息傳開以后,對于軍器制造的匠人們,將會產生多么重大的激勵效果。 兄弟倆議事已畢,趙璩就迫不及待的“逃”出了皇宮,吩咐道:“走,去仁美坊”。 趙璩進宮時本就穿的常服,此時要去仁美坊,只要少帶些人馬,也就不怕有人會懷疑他的身份。 官家可是給他下了任務,要他想想如何改革臺諫之弊。 這么傷腦筋的事兒,他才懶得動腦筋,當然是要交給狀元公去操心啦。 于是,趙璩便只領了七八個侍衛,車駕一拐,往“仁美坊”趕去。 此時,楊家可謂“門庭若市”。 皇親國戚、使相人家,正紛紛派媒人來,研究和這位狀元郎聯姻的可能。 一個狀元,前程就已經穩了,無比的光明。 更何況這個狀元明顯是官家眼中的新貴,奇貨可居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