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失去了維持生計的土地,很多軍戶就開始逃亡,使得衛(wèi)所制度走向消亡的邊緣。 逃亡的士兵和僉妻之間,實際并沒有感情的基礎(chǔ),結(jié)婚之前就沒有見過面,很多都是隨機分配的,在衛(wèi)所制度出現(xiàn)崩壞以后,僉妻制度也隨之逐漸瓦解,這些被遺棄的僉妻,最后的宿命,很多就是受凍挨餓致死。 當然還有什么貪官污吏克扣軍糧軍資、濫用軍戶為私用、上級軍官侵吞屯田之類,但這些都非制度根本問題。 軍屯田土總數(shù)量有限,但軍戶代代生養(yǎng)眾多,明顯到二、三百年后多出來的余丁是無田可耕的。 軍戶不對外開疆擴土的話,屯田是一定會愈分愈少的。 養(yǎng)不活自己一家的人肯定便要逃亡。 逃亡的軍戶多了,免不了又要找些人充軍。 原歷史中,土木堡戰(zhàn)神、瓦刺留學生、太上皇朱祁鎮(zhèn)成功復(fù)辟,奪回皇位。奪門之變后朱祁鎮(zhèn)復(fù)位為明英宗,復(fù)辟當回了皇帝,忠于國家民族但承認不忠君的于謙被殺,他老娘和兒子都被充軍了。 王小龍很懐疑,把于謙老娘充軍去長城能干什么?! 不會是讓他老娘去當營妓或僉妻吧?! 好像另一個得罪了明英宗的將軍,被自己人殺了后,女眷們竟然被送給亙刺降將當女奴了! 真是豈有此理! 細思極恐…… 金老的批評很實在:大明真沒幾個好皇帝啊! 殺人不過頭點地,忠臣勇將的家眷竟然被如此凌辱。實在太過份也太令文武百官心寒。 大明比大宋也更少忠良,愈聰明有能耐的臣子卻都倒戈相向,自來有因。 所謂《孟子》君臣之道:君之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腹心。 又有“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正是大明起落始終,君臣關(guān)系愈搞愈差的明證。 崇禎帝沒有學到歷史的教訓(xùn),自己反倒也成了歷史反面教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