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漢建安九年秋,遼東,襄平。 這座塞外名城,是戰國時期的燕國名將秦開襲破東胡,開疆千里后所建。從那以后直到如今,將近五百年的悠悠歲月之中,這座襄平城就一直屹立在東北的大平原上,成為了華夏東北地方的中心城市,同時也成了漢地和東部鮮卑、朝鮮半島,高句麗、扶余,甚至海那邊的倭國交流的最大要道。 產自草原的牛羊馬匹,來自中原的茶葉、鐵器、瓷器、食鹽,來自高句麗、扶余、朝鮮半島的毛皮、珍珠、鷹鷂、藥材都在這里交匯。隨著仙道在東北和鮮卑草原上廣泛傳播,以及鮮卑、高句麗、扶余等地被挾仙道之威的大漢天兵一一征服,成為大漢天下的一部分,各族各部的顯貴和長安、雒陽派來的“大仙”也開始在這里聚集。 又由于遼東一帶并沒怎么被黃巾起義以來的天下大亂所波及,甚至還因為大量的中原士族百姓前來避難,使得遼東郡的漢人人口大增,農業和工商業也隨之上了幾個臺階,如今遼東襄平的繁華程度,早就超過了許多中原的名郡大城。 整個城市喧囂而嘈雜,各族各部的人交錯往來。一隊隊的駱駝,一隊隊的車馬不斷的進進出出。 朝鮮半島全境都已經被納入了大漢天朝的半版圖,在樂浪郡以東、以南,又設立了臨屯、真番、帶方三郡,加上樂浪郡合稱海東四郡。而在新設的臨屯、真番、帶方地盤上,還封了許多鄉侯、亭侯現在那些侯爺們的莊子剛剛向領民收完年貢,管事的家臣們就帶著收上來的糧食、藥材、皮毛,乘坐海船來襄平販賣。雖然賣不了幾個錢,但總能換些食鹽、鐵器和一些雜七雜八的生活用品帶回去。哦,還有經書!臨屯、真番、帶方的韓人飯可以少吃一些,經可不能不念! 扶余和高句麗這兩個大漢的藩屬國現在都在領護扶余、高句麗校尉公孫度的直接控制之下。之前公孫度雖然一度對抗過劉協的朝廷,但是在袁紹兵敗應誓之后,立即向劉備、諸葛亮請降,還來了個指遼河為誓。而劉備、諸葛亮知道他在高句麗、扶余這兩個藩國當中影響力頗大,于是就奏請天子劉協,給公孫度封了領護扶余、高句麗校尉,讓他帶領舊部,在仙道仙人的幫助下,進入扶余、高句麗的地盤。 在公孫度和仙道仙人的教化下,扶余、高句麗的貴族都迅速實現了漢化——原本他們還能靠薩滿教和部族的傳統來對抗漢人那一套大道理不少卻難以服人的儒學。可現在漢人換了版本,上了會飛的仙道! 在如今這個時代,會飛就是硬道理! 什么薩滿巫師都上不了天! 當不會飛的神棍遇上會飛的神棍,面臨的就是降維打擊,一點反抗的能力都沒有。 況且,劉備、公孫度的刀子還很鋒利田豫、趙云、糜芳、傅士仁、范疆、張達,哦,還有個呂蒙,都挺能打的!扶余人、高句麗人哪兒還有不信的? 所以現在出現在襄平城內的扶余、高句麗貴人全都和漢人一般打扮,還都說上了漢話,用上了漢姓,人人脖子上還掛一球——十字教掛十字架,氣球教當然掛氣球了。 襄平城內最近還多了不少鮮卑人,這穿得鼓鼓囊囊的草原蠻子腰里別著刀子,看上去兇狠無比,但當他們瞧見高高飄浮在襄平城上空的巨大熱氣球,馬上就露出虔誠的表情,有些人甚至還會當場頂禮膜拜。 而穿著鶴氅,頭戴綸巾,還佩著長劍的仙道道人看見這些鮮卑人,就會立即湊上去拿出一本薄薄的摘要版的《三卷真經》塞過去,還會來上句:“念經知理,仙道庇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