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宋政和年間。 是個花團錦簇的初春。 大相國寺東門大街,兩旁賣幞頭、腰帶、書籍、冠上飾物的店鋪,紛紛把貨物擺去門外,店里小哥兒們討得閑便站在攤子邊叫賣幾聲,接著十個倒有九個眼神兒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娘勾走,隨后在掌柜的大聲呵斥下抱頭鼠竄逃回店中。 丁家素茶店,東京城內響當當的字號,大相國寺每月五天開放的時間里,生意紅火得仿佛烈火烹油,店內更有講書老漢,帶著穿紅衣扎羊角辮的孫女,說著一段面涅將軍夜襲昆侖關的奇事。 前排最好的位置,刷了桐油的硬木折背椅上正斜靠了名少年,少年戴著白玉嵌金冠,穿著團花的銀色氅子,生得唇紅齒白,俊俏絕倫,只不過他此刻懶散得緊,沒有幾分坐相,待一段書結束,便打了個懶腰,道了句“賞”,站起身向門外走去。 少年有隨從幾人,為首一名方臉漢子面無表情排了銅錢在老漢桌上,對祖孫倆的滿嘴感激之詞充耳不聞,緊追少年出門而去。 少年站在大街上,舉目四顧,人群熙攘,花光滿路,錦繡繁碩,羅琦飄香,他內心古井無波,忽然“嗤”的一下笑出了聲,倒負了雙手朝著大相國寺東門走去。 “小相公,為何不走正門?”方臉漢子已經追隨上來,半佝僂著本來虎背熊腰的身子,恭聲詢問。 少年依舊慢慢走,邊走邊看,半天才道了句:“看看吧,到處都要看看,這盛世如此好看,再不看看將來就怕看不到啰。” 漢子伸手撓頭,他雖是武官,卻也讀書識字,也做得幾首格律不嚴,韻腳不全的詩詞,但卻不知為何每每聽不懂小相公的話語。 “八方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會寰區之異味,真是繁華盛極!”少年展顏一笑,話題忽轉道:“也不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到了哪里,他筆法卻是甚妙,待回去后找他仔細瞧瞧。” “小相公所言極是。”方臉漢子急忙開口應承。 東門大街此刻人流絡繹不絕,街邊賣物事的貨郎哪怕嗓子喊啞,卻也掩不住臉上喜色,摸著錢叉子里的硬通貨,心中琢磨著收攤后給墻那邊的小寡婦買上二兩水粉,至于自家婆娘倒是可以省下。 路上穿著布衣的大郎,捏著支竹蜻蜓,嘴上叼著柳葉,一邊旋轉一邊左顧右盼,嗅著香氣便來到獨身的小娘旁邊,紅了面皮搭訕幾句,哪怕吃了閉門羹也期期艾艾不肯離去,直到充闊替小娘付賬之時,才發現荷包不見,這才慌了神跳起腳左右尋找偷兒,小娘卻用帕子掩了嘴,笑著碎步離開。 富貴家的官人娘子卻是三三兩兩,攜奴帶仆,官人特意在耳邊簪了花,挺直背膀,雙眼靈動,在人群中瞄來瞄去,心下暗自揣度著燕瘦環肥,哪怕娘子在腰間用力一擰,猶不知痛。 少年走得不快,來到相國寺東大門前看了片刻,這才慢悠悠走了進去。 寺內極廣闊,攤子極多,游人亦極多,各色物品,映得游人眼花繚亂,外地慕名而來者,更是瞠目結舌。 少年邊走邊看,不知不覺中跨過了二道門,這里面更是精彩,販賣之物都是東京老字號的東西,孟家的道冠,王道人蜜餞,趙文秀的筆,潘谷的墨錠,兩旁走廊更有刺繡,抹額,絨花,頭飾,鑲金線彩絲的新奇飾物。 少年沒有進佛殿,使錢買了只水藍色繡鵜鶘的荷包,晃悠悠向殿后走去。 大殿后面的姿圣門邊上,卻是書攤字畫和各種珍奇玩物,更有些不算地道的香料,夸大了年份的老藥,各州府間并不算上等的土產,少年見了一勁兒搖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