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結果他們就做了這些事情,實際上讓產業園區批復的主意,也是在上面領導提示下,他們才去做的。可是現在出了問題,他們自然不能把責任推上去,只能砸在自己腦瓜子上了。 張元慶冷哼了一聲:“我知道你們的意思,你們到底為了什么,咱們心知肚明。還有你們本土企業的發展,你們自己怕是都不知道有多少問題。就說手工藝品廠,給你們政府捐了多少錢,但是你們政策傾斜了么? 飯恐怕吃了不少,禮物也收了不少,事情是一點沒辦。以前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在是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這些問題,難道不值得去反思?” 兩人雖然被張元慶這么壓著說,但是也沒有什么脾氣。至少他們兩個人不敢理直氣壯的說,這些事情子虛烏有。 實際上兩人都算是實干家,在青水鎮的評價都不錯。至少兩人不像楚承那樣手腳黑的不像話,否則也不會被調到青水鎮這個關鍵地方來。 揚榮硬著頭皮開口:“實際上這些問題都是老問題,俞書記來了之后,身體力行,將這些風氣剎住了不少。可是想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 說著揚榮頓時明白過來,為什么張元慶會提到這方面的問題,其最終目的還是要推行縣里面出臺的大營商工作考核辦法。 張元慶看到兩人已經意識到了,他也不隱藏,將那一套考核辦法拿了出來:“我知道你們想要管,但是管不好。問題在哪里,我覺得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你們自身水平不高,第二方面是無法可依,導致沒有一個標準。” 張元慶說著,指著大營商工作考核辦法:“這套辦法我不敢居功,這個是專家教授的智慧結晶,是省內多名企業家的寶貴建議,是市級縣級領導們的英明決策。你們摸著良心講,這套辦法是不是當前解決這些問題的良方?” 俞紅豐和揚榮面面相覷,張元慶最終把話繞到了這里,兩人都明白,張元慶就是要他們認可這套方案,并且帶頭執行這套方案。 “俞書記、揚鎮長,論起工作經驗,你們是我的前輩。可是現在時代在發展,很多事情不是光靠經驗就能解決問題了。咱們常溪縣要大發展,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要改變觀念,轉變思路,身體力行地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縣里面發展好了,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咱們不也落得實惠么?我說一句自私的話,誰不想升官,可是要有正確的政績觀。我一直堅信八個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句話我反復提醒自己,既然在這個位置,就要干好事情。有為才有位,有位更有為!” 張元慶直視著兩人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跟他們說著。 第(2/3)頁